时间: 2025-04-26 21:46: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46:18
再获一砚自和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三砚联翩买券成,
绝胜玉杵聘云英。
拊摩无粟向肌起,
涂抹有花从笔生。
韫匵每愁逢暴客,
倾囊或笑费方兄。
古来事业由勤苦,
不信磨穿道不亨。
我买了三方砚台,心里十分高兴,
它们的价值远胜于翡翠杵与云英笔。
在砚台上拂拭,虽然没有墨汁,但灵感勃发,
用笔涂抹,便有花朵般的意象生出。
每次我珍藏的砚台遇到不速之客时,
我就忧虑,倾囊相赠,或许会被笑话。
自古以来,事业的成功都是靠勤奋与努力,
我相信,磨穿铁鞋也总能找到出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季真,号静斋,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诗词,尤以豪放激昂著称。他生活在南宋,曾任职于朝廷,晚年则隐居。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怀,且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刘克庄晚年,表达了他对文人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诗中体现了他对砚台的珍视,象征着文人对文化与艺术的执着追求。同时,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勤奋努力的信仰,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于事业与生活的理解。
《再获一砚自和》不仅是一首关于砚台的诗,更是刘克庄对文人生活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买券成”描绘出购买砚台的喜悦,接着用“绝胜玉杵聘云英”夸赞新砚的价值,生动地表现了文人对工具的珍重和对创作的热情。尤其是在“拊摩无粟向肌起,涂抹有花从笔生”中,诗人通过对砚台和笔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艺术创作的灵感与激情。
后半部分则转向对现实的思考,提到“不信磨穿道不亨”,强调了奋斗与努力的重要性。这与诗的前半部分形成鲜明对比,既表明了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对现实生活的深切感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物质的珍视,也有对精神追求的坚定,是对文人精神的真实写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文人生活的热爱,强调了勤奋努力的重要性,并通过对砚台的珍视,展现了文人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这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总结,也是对后世文人的激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友情
B. 文人生活与勤奋
C. 自然景色
答案:B
“拊摩无粟向肌起”是什么意思?
A. 砚台上没有墨,但灵感涌现
B. 砚台被人抢走
C. 砚台很贵重
答案:A
诗中提到的“磨穿道不亨”传达了什么思想?
A. 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B. 生活很艰难
C. 文人不应追求物质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刘克庄的《再获一砚自和》更侧重于个体的精神追求与生活细节的描写,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命运,反映出不同的文人情怀。刘克庄的诗中有更多的对物质的珍视和对创作的热爱,而杜甫则在历史的洪流中感受到个人的渺小。
通过这些内容,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刘克庄的《再获一砚自和》以及诗歌所传达的丰富情感和深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