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五柳》

时间: 2025-07-28 09:38:58

诗句

五柳柴桑宅,三杨白下亭。

往来无一事,长得见青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09:38:58

原文展示

五柳柴桑宅,三杨白下亭。
往来无一事,长得见青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五柳树旁的一处宅子,和三棵杨树下的一座亭子。来来往往的没有任何事情,只有那青青的草木在长得茂盛。

注释

字词注释:

  • 五柳:指五棵柳树,象征清幽环境。
  • 柴桑:指用柴木搭建的房子,桑树是常见的树种,代表田园风光。
  • 三杨:三棵杨树,杨树常见于水边,象征生机。
  • 白下亭:指亭子,可能是指某个具体地点的名字。
  • 往来无一事:意指日常生活中没有繁杂事务,表明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
  • 长得见青青:形容草木生长茂盛,表达对自然的欣赏。

典故解析:

  • 该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五柳”与“柴桑”常常与隐逸生活联系在一起,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新法”的倡导者,对中国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王安石的诗词以清新自然著称,常反映出他对自然、社会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五柳》创作于王安石隐居期间,诗中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那个时期,王安石在政治上遭遇挫折,选择隐居,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淡泊与宁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五柳》是一首极具田园气息的诗作,诗中通过简单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初读此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五柳、三杨的生动形象,这些树木不仅是自然的代表,更是诗人内心宁静环境的写照。诗中的“往来无一事”,表现了作者淡泊名利的心态,反映了他对繁华世界的厌倦和对自然、安静生活的向往。

在这首诗中,王安石通过简练的文字,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田园画面,展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生活在这片自然之中,诗人感受到的是一种与世无争的宁静。他的笔触轻盈而自然,似乎在诉说着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令人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五柳柴桑宅:描绘了一个自然环境中的居所,突出与自然的和谐。
  • 三杨白下亭: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优美,亭子是休憩的地方,透露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 往来无一事:强调生活的平静与无忧,体现了对繁忙生活的舍弃。
  • 长得见青青:表现了自然生机的蓬勃,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构成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柳树、杨树、亭子等意象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田园生活,富有生机。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与选择,展现了一种闲适自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五柳:象征清幽、自然的居住环境。
  • 三杨:代表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
  • 白下亭:象征诗人休憩、思索的空间。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环境,也反映了他内心的追求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五柳”指的是几棵柳树?

    • A. 三棵
    • B. 五棵
    • C. 七棵
  2. 诗中“往来无一事”表达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 A. 忙碌
    • B. 闲适
    • C. 忧虑
  3. 诗中提到的“长得见青青”是指什么?

    • A. 草木繁盛
    • B. 人来人往
    • C. 亭子古老

答案:

  1. B. 五棵
  2. B. 闲适
  3. A. 草木繁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同样描绘了理想的田园生活。
  • 王维《山居秋暝》:展现了自然与生活的和谐。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五柳》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均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王安石的语言简练自然,强调了生活的宁静;而陶渊明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两者都体现了隐逸生活的理想,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安石诗词集》
  • 《陶渊明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概论》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寒食日早出 秋晚 寄渭北徐从事 上江州陈员外 江南别 定远楼 南园题 西京道中 湘中赠范郧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黽字旁的字 静棂 隆平 鲇鱼上竿 包含耳的词语有哪些 苦笑 刘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饱食终日 钩深索隐 羸顿 包含洼的词语有哪些 斗字旁的字 工字旁的字 伏首帖耳 鬯字旁的字 包含趋的成语 国将不国 随地随时 斤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