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28: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28:34
赋赵守接竹引岩泉
冰丝实瑟无胶柱,事省庭空引泉注。
为有心随水色清,从教竹傍山腰去。
循除虢虢潺湲,华襟湛彻生灵根。
纵使婆深池自满,尚嫌鲤跃圆荷翻。
破除崖岸非落泊,虚室融融自出白。
通塞默知个里心,媸妍各付水中色。
自来道体如泉流,书夜不舍无春秋。
希音解人幽人听,世间俗俗耳徒箜篌。
沈沈夜永寒声出,宫商寡和鸣琮璧。
山高月冷天地空,寸地希夷无畛域。
架竹主人还记牢,山下出泉常不乾。
凡物不作名利贪,饮水曲肱心自甘。
时乞一瓯空煮茗,快读羲经井九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水图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诗中提到的“冰丝实瑟无胶柱”,形象地描绘了水流清澈的景象;而“为有心随水色清”,则表明诗人心灵的宁静与清澈。诗人以竹为引,描述了山间泉水的流淌,展现出一种自然和谐的美。
“纵使婆深池自满,尚嫌鲤跃圆荷翻”,表达了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虽然池水丰盈,但仍然渴望更生动的景象。诗中提到“虚室融融自出白”,暗示着内心的宁静与祥和。后面的诗句则探讨了人内心的追求与外界的隔阂,强调了对心灵深处的理解。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对世俗的超脱,诗人渴望在清静的环境中寻求内心的满足与宁静。
作者介绍:阳枋,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关注人和自然的关系。
创作背景: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漠,可能是在山中隐居时所作,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这首《赋赵守接竹引岩泉》以清新脱俗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心的和谐。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出竹引泉流的画面,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然。诗中不仅有对美景的描写,还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追寻。
诗的节奏感和音韵美极为和谐,特别是“沈沈夜永寒声出,宫商寡和鸣琮璧”,这一句通过音律的变化,表现了夜晚的静谧与寒冷,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意境。此外,诗中的竹、泉、月等意象,均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的同时,蕴含着对人生的感悟,强调了宁静致远的哲理,使人读之倍感清新,心灵得到净化。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冰丝”主要指什么?
A. 冰冷的丝线
B. 清澈的水
C. 冰雪的景象
D. 丝绸的织物
“纵使婆深池自满,尚嫌鲤跃圆荷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鱼的喜爱
B. 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
C. 对世俗名利的追求
D.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