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52: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52:33
截玉铦锥作妙形,贮云含雾到南溟。
尚书旧用裁天诏,内史新将写道经。
曲艺岂能裨损益,微辞只欲播芳馨。
桂阳卿月光辉遍,毫末应传顾兔灵。
这首诗描绘了用玉制的铦锥雕刻出精美的形状,犹如储存云雾一般,带着神秘的色彩,直达南海深处。古代的尚书喜欢用这种精致的工具来裁定天子的诏令,而新的内史则将它运用到书写经典之中。曲艺的存在,难道会对文采的提升有损有益?我只是想借微小的词句来传播芳香的气息。桂阳的月光洒满大地,细微的笔触也应能传递出灵兔的神韵。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号宗元,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与政治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以清新脱俗、内容深刻著称。柳宗元在政治上曾任职于地方,因直言抗疏而遭贬谪,后期他的作品多反映出对自然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此诗创作于柳宗元贬谪期间,诗人对曲艺的思考反映了他对文艺创作的重视和对传统文化的追求。诗中描绘的意象和情感与柳宗元的个人经历和文学理想相结合,展现了他对当时社会的思索。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工具与艺术的关系,表现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对创新的追求。开篇以“截玉铦锥作妙形”引入,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工艺品的精美与价值,象征着文学创作的严谨与考究。接着,诗人提到“尚书旧用裁天诏”,暗示古代文人的责任和使命,同时与“内史新将写道经”形成对比,反映出时代变迁对文人的影响,以及文人对书写经典的责任感。
诗中的“曲艺岂能裨损益”一句,表达了对艺术的敬意,认为即使是轻微的文艺也能传递出深远的影响和美好情感。最后两句“桂阳卿月光辉遍,毫末应传顾兔灵”则通过月光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希望通过细小的文字传播美好与灵性。
整体来看,柳宗元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他对文化的热爱与追求,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思考与哲理的探讨。
整首诗围绕着文化与艺术的传承展开,表达了柳宗元对文艺创作的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希望通过精致的字句传播美好情感的愿望。
“截玉铦锥”中的“铦”字意思是?
“南溟”指的是哪个地方?
诗中提到“尚书”主要负责什么?
柳宗元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鹿柴》在意象的运用上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自然景象来传达内心的情感。但柳宗元更侧重于文化的传承与文艺的价值,而王维则更注重于自然与人的和谐。两者的风格各有千秋,体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与深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