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3: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3:33
《西归七首次韵和泗州十五叔父三》
作者: 晁补之
暮投古店宿,
夜闻狐狸嗥。
仆夫告行迈,
起视月尚高。
清霜来何许,
不觉满我袍。
逆舍良非时,
求前兹已劳。
傍晚我投宿在古老的店铺,
夜里听见了狐狸的啼叫。
仆人告诉我该启程了,
我起身查看,月亮依然高挂。
清冷的霜降落到哪里去了,
不知不觉已沾满了我的袍子。
回程的宿舍此时并不合适,
我已经为此耗费了不少力气。
这首诗中提到的“狐狸嗥”,可以引申为孤独和惆怅的象征,狐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狡猾和神秘的动物。古店则让人联想到漂泊的生活,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自身经历,隐喻了人生的无常与孤寂。
晁补之(1050年-1125年),字承命,号志道,北宋诗人。其诗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常反映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情感。晁补之的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展现其对大自然的热爱。
此诗创作于作者晚年,反映了他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正值北宋末期,社会动荡,诗人内心的彷徨与对生活的思考在诗中得以体现。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旅人的夜晚独宿场景,借助自然景象与个人感受,展现出一种孤独和思索的情境。从“暮投古店宿”到“夜闻狐狸嗥”,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清冷而又略显神秘的夜晚。在这个夜晚,月光依然高悬,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不变。诗人对霜的感触,增添了旅途的寒冷与艰辛,表现出他对生活的深刻体悟与反思。
诗的最后两句“逆舍良非时,求前兹已劳”则流露出对归宿的渴望与对旅途疲惫的感慨,折射出诗人对人生的无奈与思索。这种情感的渗透,使诗歌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一种内心的独白。
整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自然的变化与自身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归宿的渴望,反映了人们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奈,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流转。
诗中“古店”指的是什么?
A. 新开的旅馆
B. 旧时的客栈
C. 酒店
诗中的“狐狸嗥”象征什么?
A. 欢乐
B. 孤独
C. 安宁
诗人对清霜的感受是?
A. 愉悦
B. 无感
C. 寒冷与惆怅
晁补之的《西归七首次韵和泗州十五叔父三》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对孤独与归属的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旅途的艰辛和自然景象的描绘,而后者则直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