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20: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20:25
三年乌石僧房居,忍饥待次真臞儒。
有意载酒问奇字,无事闭门抄异书。
一行作吏去漳水,敛版趋廊参刺史。
胸中豪气半销磨,销觉风波生眼底。
高郎高郎君莫嗔,举世未有如君贫。
毁官不复谒时宰,老大甘为行路人。
君今业已临民社,办取催科时下下。
不然彭泽归去来。簿领笞榜何为哉。
男儿策动有时节,家世况自图云台。
这首诗讲的是三年来我一直住在乌石的僧房中,忍受饥饿等待机会的真儒者。我有意带着酒去问你一些奇特的字句,但无事可做时只好闭门抄写异书。一行人去漳水做官,收拾好书版去见刺史。心中豪情却已被磨灭,消磨的同时感觉到风波在眼底涌动。高郎高郎,请你不要生气,世间上没有人像你这样贫困。辞去官职后不再拜见当权者,老了甘愿做一个行路人。你现在已经走上了民间的舞台,快去处理催促征税的事。不然,彭泽之地就要归去。拿着簿子、领着杖子又有什么用呢?男儿有志向就有行动的时节,家世又何必自图云台呢?
张元干是宋代诗人,其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观察为主。他的诗风清新洒脱,兼具理性与感性,擅长描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诗作创作于作者的友人高集中即将赴漳浦任职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仕途的思考,反映了当时士人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关怀与对仕途的深刻思考。开篇描绘了自己三年的隐居生活,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诗中通过对比高郎的仕途与自己的隐居生活,表现了对贫穷与名利的思考。尽管身处贫困,但诗人却以一种洒脱的态度看待世事,他认为仕途虽然重要,但生活的真谛在于内心的充实与自由。最后几句中提到彭泽,暗示了隐逸的理想,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全诗通过描绘隐居与仕途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强调内心的充实与自由才是真正的价值。
诗中提到的“乌石”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高郎的态度是怎样的?
诗中提到的“彭泽”寓意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