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萨郎中赋得新亭》

时间: 2025-07-27 11:05:21

诗句

登高望吴楚,芳草满汀洲。

离别安足念,英雄翻百忧。

山河吞故国,江汉入秦州。

今日新亭饮,因君感滞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1:05:21

原文展示:

登高望吴楚,芳草满汀洲。
离别安足念,英雄翻百忧。
山河吞故国,江汉入秦州。
今日新亭饮,因君感滞留。

白话文翻译:

登高远望吴楚大地,芳草茵茵覆盖汀洲。
离别时刻何必多思念,英雄的心中忧虑重重。
山河已吞没了故国的土地,江汉水流入了秦州之境。
今天在新亭饮酒,因你而感到留恋不已。

注释:

  • 吴楚:指古代的吴国和楚国,代表江南地区。
  • 芳草:指春天的草木,象征生机与美好。
  • 汀洲:水边的沙洲。
  • 安足念:何必去多想,表示对离别的淡然。
  • 英雄:这里泛指有志气的人,指心中忧虑的情怀。
  • 山河吞故国:形容国家沦陷,山河变色的惨痛情景。
  • 江汉:指长江和汉水,流经的地方。
  • 新亭:新建的酒亭,象征着聚会和欢饮的场所。

典故解析:

  • 山河吞故国:此句可联想到历史上多次的国家沦亡,如唐末五代的动乱,诗人借此表达对故国的忧伤和对历史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孝光是元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而闻名。他的诗歌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离别之际,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和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情景。

诗歌鉴赏:

李孝光的《送萨郎中赋得新亭》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诗作。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离别情感的抒发,展现出诗人对故国的无限眷恋与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开篇的“登高望吴楚”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俯瞩辽阔的吴楚大地,心中涌起一阵波澜。接着“芳草满汀洲”的描写,不仅增添了春日的气息,也引发了诗人对往日美好时光的回忆。离别之际,诗人以“离别安足念”表达对分开的淡然态度,实则心中却暗藏着忧伤与不舍。后半部分“山河吞故国,江汉入秦州”则通过历史典故,揭示了国家动荡对个人情感的影响,表现了诗人对故国的哀伤和对历史的思考。结尾的“今日新亭饮”,则是一种寄情于酒、以酒消愁的表现,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友人的不舍与对未来的迷茫。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登高望吴楚:表达诗人站在高处,远望故土,心中涌动的情感。
  • 芳草满汀洲:生动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但也暗含对往昔的眷恋。
  • 离别安足念:虽然表面上表现出对离别的淡然,但实际上内心的忧虑和不安显而易见。
  • 英雄翻百忧:强调了时代英雄的悲愤与无奈,揭示了历史的沉重。
  • 山河吞故国:借山河之变,传达对故国沦陷的痛心。
  • 江汉入秦州:形象地描绘了地理的变迁,代表着历史的变迁和个人的无奈。
  • 今日新亭饮:最后的饮酒描写,形成一种对友人的告别,充满了感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山河吞故国”,用山河的变化来比喻国家的沦陷。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展现诗人高超的文字技巧和艺术表现力。
  • 象征:江汉、吴楚等地名不仅是地理标志,更承载着历史与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对离别的无奈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展现了个体命运与国家兴亡之间的紧密联系,情感深邃而真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吴楚:象征着故乡和历史的情感寄托。
  • 芳草:代表青春、美好时光的回忆。
  • 山河:象征着国家的命运与历史的变迁。
  • 新亭:象征着聚会、友谊和对未来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吴楚”指的是哪个地区? A. 南方地区
    B. 北方地区
    C. 西南地区
    D. 东南地区

  2. 诗人通过“山河吞故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故国的怀念
    B. 对自然的赞美
    C. 对友人的思念
    D. 对离别的无所谓

  3. 诗的最后一句体现了什么? A. 诗人对未来的期待
    B. 诗人对友人的深情留恋
    C. 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D. 诗人对历史的无奈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故国的忧虑与思念。
  • 李白的《将进酒》:通过饮酒表达对生活的豁达与对友谊的珍重。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豪放与洒脱,强调饮酒的快乐与人生的短暂。
  • 王维《送别》:情感细腻,侧重于离别的惆怅与思念。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李孝光在这首诗中更多地表达了对历史的沉重感与对故国的深切怀念,而李白则更注重于个人情感的宣泄和对人生的态度。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陶答庞参军六首 送曾子固倅越得燕字 《虔州八境图》八首 浣溪沙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念奴骄 亡伯提刑郎中挽诗二首,甲辰十二月八日凤翔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 和阳行先?用郁孤台韵? 袁公济和刘景文登介亭诗复次韵答之 眉子石砚歌赠胡訚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臣字旁的字 进宦 正款 慈乌反哺 殳字旁的字 金字旁的字 生忧 追根溯源 无边苦海 身字旁的字 丨字旁的字 包含舵的成语 不厌糟糠 花街柳巷 同舟敌国 平巷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