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5:18: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18:38
夫妇死同穴,父子贫贱离。
天下宁有此?昔闻今见之!
母前三子后,熟视不得追。
嗟乎胡不仁,使我至于斯!
有女初束发,已知生离悲。
枕我不肯起,畏我从此辞。
大儿学语言,拜揖未胜衣,
唤爷我欲去!此语那可思!
小儿襁褓间,抱负有母慈,
汝哭犹在耳,我怀人得知!
夫妻死后同埋在一个坟墓里,父子因贫贱而离散。
世间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呢?我曾听闻过,现在亲眼见到了!
母亲在前,三个儿子在后,熟视之下却无法追赶。
唉,何以如此不仁,让我遭遇到这样的境地!
有个女儿刚刚束起头发,就已经知道离别的悲伤。
我在枕边她不肯起身,怕我从此就要离去。
大儿子学着说话,拜见我却胜过衣服,
叫着爷爷我想要走!这话怎么能想得通!
小儿还在襁褓中,抱着母亲的慈爱,
你的哭声依然在耳畔,我对此人情深有知!
陈师道,宋代诗人,字子元,号梦阮,生于南宋。以诗、词、文才兼备著称,尤其在诗歌创作上追求情感真挚与自然清新。其诗风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历史意识。
《别三子》创作于诗人内心遭遇不幸时,表达了对家庭分离的痛苦与无奈。诗中讲述了因生活困境而导致的亲情离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困与无情。
《别三子》是陈师道情感深邃的一首诗,深刻地描绘了因家庭困境而产生的情感裂痕。诗的开篇用冷酷的现实展现了夫妻与父子的分离,展示了生活的残酷与无情。诗人以“夫妇死同穴,父子贫贱离”开头,直接切入主题,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悲哀。接着,诗人以“昔闻今见之”自言自语,既是对自己遭遇的感叹,也是对社会不公的反思。
在描述家庭成员的离散时,诗人细腻地刻画了母亲和三个孩子的情感状态。特别是“有女初束发”的描写,既是对女儿成长的感慨,也是对即将离别的无奈。在这里,女儿的束发不仅象征着成年,更意味着对未来的未知与即将面临的分离。诗的最后,诗人通过小儿的哭声,传达出母爱的无私与深厚,形成强烈的情感对比,使人感受到亲情的珍贵与生命的脆弱。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层层递进,情感愈发浓烈,深刻地揭示了家庭与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
整首诗围绕家庭离散与亲情的脆弱展开,深刻揭示了社会现实对家庭的影响。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表现出对亲情的渴望与对命运的不满,传达出对人性深刻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夫妇死同穴”主要表达了什么?
“有女初束发”中的“束发”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家庭离散的态度是?
答案:
以上内容为《别三子》的全面解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意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