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淮阴侯钓台》

时间: 2025-04-25 20:31:14

诗句

木落荒原水气昏,英雄渔钓迹犹存。

蒯通不售三分策,漂母长留一饭恩。

人叹老臣知国士,天哀女子杀王孙。

藏弓烹狗由来事,只合终身淮上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0:31:14

原文展示:

淮阴侯钓台

木落荒原水气昏,
英雄渔钓迹犹存。
蒯通不售三分策,
漂母长留一饭恩。
人叹老臣知国士,
天哀女子杀王孙。
藏弓烹狗由来事,
只合终身淮上村。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树木凋零,荒原上水气弥漫,
英雄曾在此渔钓,留下足迹。
蒯通没有出卖三分之策,
漂母的恩情却长久留存。
人们感叹老臣识得国士,
上天悲伤于女子杀害王孙。
藏弓和烹狗的事情由来已久,
只适合终老在淮上村庄。

注释:

字词注释

  • 木落:树木凋落。
  • 荒原:荒凉的原野。
  • 水气昏:水汽弥漫,空气湿重,视线模糊。
  • 蒯通:指春秋时期的蒯通,因不贪权势而不出卖策略。
  • 漂母:古代一位以饭施人的母亲,象征恩德。
  • 老臣:指年长的忠臣。
  • 国士:指有才德的人。
  • 王孙:王室的后代,通常指王子。
  • 藏弓烹狗:出自《左传》,是指隐居不仕的生活。

典故解析

  • 蒯通不售三分策:蒯通以忠贞著称,他在国难时选择不出卖自己的计划,体现了忠义。
  • 漂母长留一饭恩:漂母是以一饭之恩帮助了楚国的名将,象征着恩情长存。
  • 藏弓烹狗:表明隐居生活的悠然自得,以及不与权势为伍的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昂发,清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深邃的思想著称,作品多涉及历史、人物和战争,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社会动荡,历史人物的忠诚与背叛令诗人深感唏嘘,借古讽今,缅怀那些忠贞不屈的英雄与对历史的反思。

诗歌鉴赏:

《淮阴侯钓台》是一首深具历史感的古诗,描绘了木落水昏的自然场景,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历史的沉淀。诗中提到的英雄渔钓,暗指历史上那些在风云变幻中仍然坚守原则的人物,尤其是蒯通和漂母,前者以忠诚著称,后者则用善良施恩,二者的形象在诗中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忠义与恩德的力量。

整首诗通过对英雄事迹的回顾,反映出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老臣识得国士,意味着在混乱的时代,真正的英才往往被埋没,而天哀女子杀王孙则暗示着历史的悲剧与无奈。最后一句“只合终身淮上村”,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田园、远离权力纷争的向往,体现了一种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与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木落荒原水气昏:描绘了秋冬的景象,荒凉的原野和迷蒙的水气交织,给人一种孤寂的感觉。
  2. 英雄渔钓迹犹存:暗示历史上曾经的英雄人物留下的痕迹,虽已远去,精神依然存在。
  3. 蒯通不售三分策:表达蒯通的忠诚与坚守,虽然时局艰难,他依然不出卖自己的智慧。
  4. 漂母长留一饭恩:漂母的恩德象征着人间真情,长久流传。
  5. 人叹老臣知国士:人们感叹忠臣识得真正的国士,表现出对历史忠臣的钦佩。
  6. 天哀女子杀王孙:上天对那些女子杀害王孙的悲哀,反映了历史的悲剧感。
  7. 藏弓烹狗由来事:隐居生活与不参与权力斗争的历史习惯,反映了对平淡生活的向往。
  8. 只合终身淮上村:最终选择在淮上村庄安度晚年,寓意着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木落”和“水气”描绘自然环境,暗喻历史的消逝。
  • 对仗:诗句之间对称美,如“人叹老臣知国士,天哀女子杀王孙”,形成强烈的对比。
  • 象征:漂母的恩情象征着人性的光辉,蒯通的忠诚则象征着理想的坚持。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顾,表达了对忠诚、恩德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悲剧的惋惜,最终寄托了对安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木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水气:代表模糊不清的历史记忆与情感。
  • 英雄:象征着理想与奋斗。
  • 漂母:象征人间的善良与恩德。
  • 淮上村:象征着宁静与隐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木落荒原水气昏”中的“水气”指的是什么? A. 水流
    B. 水蒸气
    C. 雨水
    D. 湖泊

  2. 蒯通不售三分策的意思是: A. 出卖策略
    B. 忍辱负重
    C. 忍耐等待
    D. 忠诚不二

  3. “漂母长留一饭恩”中,漂母是谁? A. 一个贤良淑德的女性
    B. 一个历史人物
    C. 施恩于人的母亲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B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徐昂发的《淮阴侯钓台》与杜甫的《春望》对比,前者关注历史人物的忠诚与恩德,后者则通过国家的破败抒发对时局的忧虑。两首诗虽主题不同,但都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注。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丈人乌 回文字 丁孝子行 西湖竹枝歌(九首。一作“小临海曲”) 黄花词 凤皇曲 览古四十二首 其六 游开元寺憩绿阴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柯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飔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大字旁的字 读书得间 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朝夕之策 游动哨 耳视目食 鼎字旁的字 男大须婚,女大须嫁 渭阳之思 子字旁的字 爿字旁的字 西字头的字 相呴以湿 役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令人痛心 借题发挥 丹书铁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