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53: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53:16
内禅超千古,恭闻脱屣轻。
勋高终不伐,道大自难名。
玉几音疑在,桥山兆已成。
九重兴舜慕,悲泣见墙羹。
这首诗表达了对徽宗皇帝的追忆与哀悼。第一句提到内禅(即禅让)超越了千古,表示徽宗在位时期的超然地位;“恭闻脱屣轻”指的是对他的尊重与怀念。接着,诗人说“勋高终不伐”,意指虽然徽宗的功勋卓著,但他为人谦逊不自夸;“道大自难名”则说明他的道德品行高尚,难以用语言来形容。接下来的“玉几音疑在”表现出对徽宗才华的怀念,像是美好的琴音依然缭绕;“桥山兆已成”则暗示着历史已经留下了徽宗的印记。最后两句“九重兴舜慕,悲泣见墙羹”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和对过去的缅怀,暗含对政治局势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张扩是宋代诗人,擅长用诗歌表达对历史及人物的感慨。他的诗歌多为怀古咏史,情感真挚,风格典雅。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徽宗去世后,张扩借古讽今,通过对徽宗的追忆,表达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忧虑与对历史的感慨。
《挽徽宗皇帝词五首 其四》通过对徽宗皇帝的追忆,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对历史的敏锐洞察。诗中采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严谨的结构,使得整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极为真切。第一句“内禅超千古”便奠定了诗的基调,强调了徽宗的政治智慧和历史地位。接着的“勋高终不伐,道大自难名”则显示了徽宗的谦逊与伟大,进一步提升了他在读者心中的形象。
诗中的“玉几音疑在”则是对徽宗文治武功的肯定,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其才华的怀念。而“桥山兆已成”则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暗示着徽宗所留下的文化遗产。最后“九重兴舜慕,悲泣见墙羹”带出一种悲凉感,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和对过往的追忆,令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和不可逆转。
张扩通过这首诗,不仅仅是在追悼一位皇帝,更是在思考历史的轮回与个人命运的无常。这种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使得这首诗在艺术与哲理上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徽宗皇帝的追忆,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未来的忧虑,揭示了权力与道德的关系,以及个人与历史的交织。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内禅超千古”中的“内禅”指的是什么?
A. 禅宗
B. 政权交接
C. 诗歌创作
D. 古代宗教
“勋高终不伐”中的“伐”是什么意思?
A. 砍伐
B. 自夸
C. 诛杀
D. 建立
诗中提到的“九重”主要指的是?
A. 九层楼
B. 皇帝的地位
C. 古代传说
D. 九个国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