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11:39: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1:39:40
绛都春
作者: 杨葆光 〔清代〕
茶余酒后。怅人醉绮筵,偏难分手。
里是比肩,玉树珊瑚交枝秀。
离怀无计留长昼。只此意卿无相负。
一声珍重,贻君芍药,最难销受。
能否。常圆不缺,比明月十五,团圞时候。
宿愿未酬,一霎风轮催人骤。
痴心已逐驴蹄走。望前路更番低首。
归来重上旗亭,不堪贳酒。
在喝茶喝酒之后,醉倒在华丽的筵席上,偏偏难以分开。
身边是肩并肩,像玉树和珊瑚般交错的美丽枝丫。
离别的忧伤无法阻止这漫长的白昼,
唯有这份情意,愿你不负我。
轻声说句珍重,赠你一束芍药,最难忘却。
能否常如明月十五,圆满不缺,团圆时刻。
宿愿未了,忽然风轮催促人匆匆而去。
痴心已随驴蹄远去,望着前路不得不低头。
归来再次来到旗亭,不忍再饮酒。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杨葆光,清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多变,常以抒情见长。他的作品多描写生活琐事和个人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
创作背景:
《绛都春》创作于清代,诗中流露出对离别的惆怅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反映了当时人们在宴饮欢聚后又面临分别的复杂心理。
《绛都春》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宴饮后的离别之情,诗人在华美筵席上沉醉,然而欢乐的时光却总是短暂。诗的开头描述了宴会的愉悦,随即转入对离别的感伤,展现了人们在欢聚之后的孤独和惆怅。诗中“离怀无计留长昼”一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哀愁。
“玉树珊瑚交枝秀”不仅描绘了宴席的美丽场景,也隐喻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诗人渴望这份情意能得到珍视,愿对方不负自己的情感。然而,最终的“归来重上旗亭”则暗示了人生的变迁和无法回到过去的无奈,令人感受到一种时光流逝的悲凉。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团圆的美好,也有离别的苦涩,展现了人生的复杂与多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与相聚的主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情感的执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茶余酒后”指的是( )
A. 宴会结束后
B. 宴会开始前
C. 酒未喝完
“常圆不缺”比喻的是( )
A. 朋友之间的情谊
B. 对未来的期望
C. 对团圆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风轮”象征( )
A. 欢乐的时光
B. 时间的流逝
C. 美好的回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两者都表达了离别之情,但王维更侧重于友谊的珍重,而杨葆光则在离别中融入了更多的个人感受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为《绛都春》的详细解读与分析,希望对读者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