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西湖棹歌词 其四》

时间: 2025-04-26 19:55:56

诗句

蜂喧蝶闹奈春何,拂面风香过绮罗。

此意少年应未会,第三桥畔落花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55:56

原文展示:

蜂喧蝶闹奈春何,拂面风香过绮罗。此意少年应未会,第三桥畔落花多。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景象如此热闹,蜜蜂和蝴蝶都在忙碌,谁能抵挡春天的魅力呢?微风带着花香轻轻拂过华丽的衣裳。这种感觉,年轻的少年可能还未能完全体会,但在第三座桥边,落花已经很多了。

注释:

  • 蜂喧蝶闹:形容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 奈春何:对春天的无奈或无法抗拒。
  • 拂面风香:微风带着花香。
  • 绮罗:华丽的衣裳,这里指代穿着华丽的人。
  • 此意:这种感受或意境。
  • 第三桥畔:具体地点,可能是西湖的某个桥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查慎行(1650-1727),清代诗人,字夏重,号悔余,晚号查田,浙江海宁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西湖棹歌词 其四》描绘了春天西湖边的热闹景象和诗人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查慎行游览西湖时所作,通过描绘春天的生机和落花的景象,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春天西湖边的热闹景象。首句“蜂喧蝶闹奈春何”以蜜蜂和蝴蝶的忙碌来象征春天的生机勃勃,同时透露出诗人对春天的无奈和无法抗拒。第二句“拂面风香过绮罗”则通过微风和花香来增强这种春天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身份和所处的环境。后两句“此意少年应未会,第三桥畔落花多”则表达了诗人对青春易逝的感慨,认为年轻人可能还未能完全体会这种感受,而桥边的落花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时光流逝的意境。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春景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蜂喧蝶闹奈春何:通过蜜蜂和蝴蝶的忙碌来描绘春天的生机,同时表达了对春天的无奈和无法抗拒。
  2. 拂面风香过绮罗:微风带着花香,轻轻拂过华丽的衣裳,增强了春天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身份和所处的环境。
  3. 此意少年应未会:表达了诗人对青春易逝的感慨,认为年轻人可能还未能完全体会这种感受。
  4. 第三桥畔落花多:桥边的落花象征着时光的流逝,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青春易逝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拟人:将蜜蜂和蝴蝶拟人化,形容它们忙碌的样子,增强了春天的生机。
  • 象征:落花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青春的易逝。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青春易逝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通过描绘春天的生机和落花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青春的怀念。

意象分析:

  • 蜂喧蝶闹:象征春天的生机和热闹。
  • 拂面风香:象征春天的气息和美好。
  • 落花:象征时光的流逝和青春的易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蜂喧蝶闹”形容的是什么景象? A. 秋天的萧瑟 B. 春天的生机 C. 夏天的炎热 D. 冬天的寒冷

  2. 诗中“拂面风香过绮罗”中的“绮罗”指的是什么? A. 华丽的衣裳 B. 美丽的花朵 C. 精致的饰品 D. 珍贵的书籍

  3. 诗中“第三桥畔落花多”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春天的喜爱 B. 对青春的怀念 C. 对冬天的期待 D. 对夏天的厌倦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查慎行的其他作品,如《舟夜书所见》等,体会其清新自然的诗风。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杨万里的《小池》进行对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情感和意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查慎行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清代诗歌选注》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再病书怀呈仲良 约刘彦纯会建安寺 过白土岭,望见芙蓉峰,七八峰最东一峰特奇 同君俞、季永步至普济寺,晚泛西湖以归,得 谢皇太子三月十九日召晏荣观堂,颁赐金杯襭 送黄几先司户 过洛社望南湖暮景三首 题汪季路太丞魏野草堂图二首 送刘子思往衡湘 过临平莲荡四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狗党狐朋 方字旁的字 然糠自照 本地风光 禅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标新立异 支策据梧 辰字旁的字 包含攘的词语有哪些 采字头的字 飞字旁的字 馂羞 墨汁未干 振奇 牙字旁的字 明教不变 劈开头的成语 虽死无悔 包含芥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