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5: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5:16
过闽关
作者:刘基 〔明代〕
关头雾露臼蒙蒙,
关下斜阳照树红。
过了秋风浑未觉,
满山秔稻入闽中。
在关口的晨雾和露水中,景色朦胧;
关下的斜阳照耀着红色的树木。
我在此经过秋风,却浑然未觉;
满山的稻谷已经成熟,涌入闽地。
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闽”作为地名自古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传达出对这片土地的亲近与喜爱。
作者介绍: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号季高,明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是明初的重要人物之一,曾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刘基的诗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过闽关》写于刘基出行时,可能是他在或经过闽地时所作。诗中展现了秋季的自然景色,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自然美的欣赏。
《过闽关》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闽地的秋日景象。诗开篇以“关头雾露臼蒙蒙”描绘了关口清晨的朦胧景色,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神秘的早晨。接着“关下斜阳照树红”,通过对比,强调了光与影的变化,展现出关口下的生机。秋风的到来不仅带来了季节的更替,也标志着稻谷的成熟,诗中“满山秔稻入闽中”的描写则渗透出丰收的喜悦。
整首诗以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感情,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与对生活的热爱,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情怀。此外,诗中的意象巧妙而生动,使得诗意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秋日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与秋天丰收的喜悦,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词测试:
诗中“关头雾露”的描写主要是为了表现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满山秔稻入闽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