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0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05:07
我行东山下,碎石盈交衢。
牛羊互践履,杂沓埋沮洳。
鞠躬暗物色,小大罗之裾。
归来细磨刮,乍觉光气殊。
汲水畜盆盎,融融照四隅。
畴意尘垢里,一一拟璠玙。
锐者若耸翠,髡者如含珠。
凸者兀而立,凹者俯以趋。
有如洲之畔,采采联名姝。
有如海之岛,翩翩扬仙襦。
或红于玛瑙,或白于璖。
碧若出新柳,春草谢不如。
青若抽嫩竹,雨过空天余。
五色纷炫耀,一脉延清虚。
不下米颠拜,足光刺史舆。
物苟抱真宰,宁患长沦胥。
显晦有时令,遇合终不诬。
卞和三献璞,季子十上书。
一旦蒙拂拭,光采凌通都。
寄言伏处者,慎勿伤岁徂。
我在东山脚下行走,碎石遍布道路。
牛羊交错践踏,杂乱地埋没了湿泥。
我弯腰细心寻找,像在寻觅小大罗的衣裳。
回家后仔细磨刮,突然感觉光辉异常。
汲水装满盆盂,温暖的光照亮四周。
我想在尘垢中,一一比拟璠玙。
尖锐的像耸立的翠,平滑的如同含珠。
凸起的高高在上,凹下的俯身而趋。
就像洲边的美丽女子,花枝招展。
就像海中的岛屿,轻盈飘逸似仙女。
有的红似玛瑙,有的白如珍珠。
碧色如新柳,春草比不上它。
青色如嫩竹,雨后清空的天空。
五色争奇斗艳,延绵不绝清幽。
不至于米颠拜,足下光辉刺史的车舆。
物品若能保持真实的本质,何必担心长久沉沦。
显现与隐晦有其时令,遇见的终究不会被误解。
卞和三次献上璞玉,季子十次上书。
一旦被拂去尘埃,光彩便可以凌驾于都城。
我寄语那些潜伏的人,切莫伤害时光的流逝。
作者介绍:邵大业,清代诗人,生于晚明,擅长诗词,作品风格多样,常以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为题材。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邵大业晚年,他在山水间游历,感悟自然与人生,表达对真实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碎石篇示儿子自悦》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融合了个人的生活体验,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思考。诗中通过描绘碎石、牛羊、光影等意象,展现了自然界的细腻与变化,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哲理与情感。诗人以“碎石盈交衢”开篇,既描绘了环境,又引发读者对人生路途的思考。接着,诗中提到的牛羊与湿泥,象征生活的艰辛与繁杂,而“鞠躬暗物色”的姿态,暗示着对美好事物的追寻。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真实本质的渴望与坚持,表现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哲思。这种对真理与美的执着追求,不禁让人反思自身的价值与追求,令人感慨不已。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中真实与美的追求,强调了珍惜时间与坚持理想的重要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卞和”象征什么?
A. 权力
B. 追求真理
C. 财富
“不下米颠拜”中的“米颠拜”表示什么?
A. 尊重的礼仪
B. 对财富的追求
C. 对名声的渴望
诗人通过什么方法表达对生活的观察?
A. 直接叙述
B. 细腻描绘自然
C. 用典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