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孙氏草堂望瑞石山》

时间: 2025-07-27 08:22:26

诗句

树荫疏窗水满池,好山当面足栖迟。

一轩凉意翠欲滴,咫尺烟光画不疑。

露髻笑凭云隐见,仙源只隔屋参差。

移家拟向南头住,早晚红藤得共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8:22:26

原文展示:

树荫疏窗水满池,好山当面足栖迟。
一轩凉意翠欲滴,咫尺烟光画不疑。
露髻笑凭云隐见,仙源只隔屋参差。
移家拟向南头住,早晚红藤得共支。

白话文翻译:

在树荫下,窗前水池满溢,面前的好山使人愿意久留。一间屋子里,凉意如翠色般沁人心脾,近在咫尺的烟雾仿佛画中无疑。露水中的女子笑着,依靠着云朵隐约可见,仙境的源头只隔着几间房屋。打算搬家到南边去,早晚红藤就能一起支撑。

注释:

  • 树荫:树的阴影,指夏日凉爽的环境。
  • 疏窗:窗户透光的稀疏,暗示窗外的自然风光。
  • 栖迟:栖息和停留,形容在美丽的环境中流连忘返。
  • 咫尺:非常近的距离。
  • 烟光:烟雾中的光影,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
  • 露髻:露水打湿的发髻,描绘女子的清新形象。
  • 仙源:指神仙的源头,寓意美好的理想境界。
  • 南头:南边的方向,象征着新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堂,清代著名诗人,生于风景如画的地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他的作品常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徐堂晚年,他在生活中经历了许多波折,最终选择隐居于自然之中,追求宁静的生活。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与内心的宁静相融合,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孙氏草堂望瑞石山》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徐堂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全诗意境清幽,流露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情趣。开头两句“树荫疏窗水满池,好山当面足栖迟”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的场景,树荫和水池的描写让人感受到夏日的凉爽和自然的亲近。“一轩凉意翠欲滴,咫尺烟光画不疑”通过细致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清新怡人的氛围,令人心旷神怡。

接下来的句子中,徐堂运用“露髻笑凭云隐见”这一意象,描绘了一位女子的清雅形象,似乎在向读者展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仙源只隔屋参差”则暗示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微妙距离,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追求。最后两句“移家拟向南头住,早晚红藤得共支”则表达了他打算迁居的决心,暗示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生动而富有层次,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树荫疏窗水满池:描绘出一个阳光透过树叶洒在窗前,水池波光粼粼的宁静自然环境。
  2. 好山当面足栖迟:面对美丽的山景,令人不愿离去,流连忘返。
  3. 一轩凉意翠欲滴:室内的凉意如绿意般充盈,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夏日的清爽。
  4. 咫尺烟光画不疑:烟雾缥缈,令人疑似置身于画中,展现出诗人的幻想与陶醉。
  5. 露髻笑凭云隐见:女子的形象通过露水与云朵的结合,显得清新而优雅。
  6. 仙源只隔屋参差:理想的仙境似乎就在眼前,距自己不远,暗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7. 移家拟向南头住: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计划与期待。
  8. 早晚红藤得共支:希望与自然和谐共处,享受生活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烟光画不疑”,将自然景色比作画面,增强了诗的美感。
  • 拟人:如“露髻笑”,赋予了自然与人物情感,使描写更为生动。
  • 对仗:全诗的句式工整,体现了古诗的对仗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宁静田园生活的追求,情感真挚,寓意深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树荫:象征自然的庇护和凉爽。
  • 水池:代表宁静和生机。
  • 好山:象征理想和美好。
  • 露髻:代表清新与纯洁的女子形象。
  • 红藤:象征生活的温馨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好山”主要象征什么? A. 美好的生活
    B. 诗人的理想
    C. 自然的美景
    D. 以上皆是

  2. “露髻笑凭云隐见”中“露髻”指的是: A. 女子的发型
    B. 露水中的花朵
    C. 云雾中的景色
    D. 岩石的形状

  3. 诗人打算迁居到哪里? A. 北方
    B. 西方
    C. 南方
    D. 东方

答案:

  1. D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对比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宁静的自然景色,但王维更多表现了孤独与思考,而徐堂则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满足。
  • 杜甫的《春望》则在描绘自然之美的同时,融入了更多的社会关怀与历史感,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赏析》
  • 《山水诗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小重山 夜宿鼓浪屿 小重山·堪叹环中这只牛 小重山 泊舟松陵城外未及一晤舍妹赋此写怀 小重山 八月初九日风雨寒甚昼眠有作 小重山 其三 宫词 小重山 其六 过舒汉雯中书官邸有赠 小重山 小重山 冬至日集饮赏腊梅和君坦韵 小重山 小重山(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衣字旁的字 车字旁的字 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望帝啼鹃 青字旁的字 宠辱皆忘 自产自销 霜绡 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进良 包含牙的词语有哪些 贪饵丧生 鲸吞蚕食 耳刀旁的字 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一臧一否 秃子 十字旁的字 英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