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58: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58:22
水调歌头 送外之金陵应试
作者: 钱慧贞 〔清代〕
夫子富才调,宝剑岂长埋。
晚成当此时矣,去去莫疑猜。
但向蓬窗茅店,珍重风餐露宿,
漫念米和柴。
弱质纵非健,门户学持来。
桃叶渡,伤心窟,古休怀。
三场为我,鏖战努力步云阶。
好趁桂花香里,玩罢板桥明月,
归棹理秦淮。
端正拂尘酒,何惜拔金钗。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有才之士的赞美,认为像宝剑一样才华横溢的人不应该被埋没。在这个良好的时机,应该勇敢出发,不必多疑。尽管生活条件艰苦,要珍惜那种风餐露宿的经历,不必过于担忧生活的琐事。即使身体较弱,但只要有学问和坚持,就能够有所成就。通过桃叶渡等伤感之地,不必再怀念过去。在三场考试中我努力拼搏,努力向上攀登。趁着桂花的芬芳,玩赏完美丽的明月时光后,划船回到秦淮河。即使是简单的饮酒,也不在乎金钗的奢侈。
作者介绍:钱慧贞是清代著名女词人,才华横溢,以词风清丽而著称。她在古代男性主导的文学环境中,依然能够脱颖而出,对女性文学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作者送别一位前往金陵应试的友人之际,表达了对友人前程的祝福,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思考。时代背景下,科举考试是仕途的重要途径,相应的也带来了许多竞争与压力。
《水调歌头 送外之金陵应试》不仅展现了作者对有才之士的赞美,也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全词以送别为切入点,表达了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在艰苦的求学和生活条件下,作者提倡要珍视风餐露宿的经历,强调知识和学问的重要性。词中对桃叶渡的描写,暗示了人生中的离别与伤感,增添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尽管生活艰辛,但作者依然鼓励友人努力拼搏,勇敢向上。
词中运用了自然意象,如“桂花香”和“明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象征着希望与美好的未来。结尾提到“端正拂尘酒”,则表达了作者对简单生活的满足,体现出一种豁达的心态。整首词情感真挚,既有对生活的反思,也有对前途的期盼,让人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词主要表达了对友人前途的祝福,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艰苦求学生活的理解与珍惜,鼓励人们在困境中努力奋斗。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词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诗中提到的“桃叶渡”象征什么?
“何惜拔金钗”表示作者对什么态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相比,钱慧贞的作品更注重于对艰辛生活的描写与反思,而辛弃疾则更多地表现了豪情壮志与对国家的思考。两者在情感表达与意象使用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