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40: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40:50
望江南
作者:赵时行 〔宋代〕
霜月湿,人睡矮篷秋。
惊觉夜深儿女梦,
渔歌风起白苹洲。
别岸又潮头。
在霜冷的月夜,潮湿的空气中,人们在低矮的篷帐里安然入睡。突然惊醒,才意识到已是深夜,儿女们的梦境被打扰。渔歌在吹起的秋风中响起,传来白苹洲的水边。离岸又涌起潮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未直接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渔歌”与“白苹洲”的意象表现了渔民的生活状态,反映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关系。
作者介绍:
赵时行,字子恭,号松溪,宋朝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生活,情感真挚,富有地方特色。
创作背景:
《望江南》创作于赵时行的游历或渔舟生活中,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对人情世态的细腻观察。诗中的意象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渔业文化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望江南》是一首描绘秋夜渔舟生活的诗,诗中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开头的“霜月湿”,立即营造出一种寒冷潮湿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深秋的气息。接着“人睡矮篷秋”,描写了渔民在低矮篷帐中安然入睡的场景,这种安静的状态与后文的突然惊醒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张力。
“惊觉夜深儿女梦”,这一句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观察,突显了梦境的脆弱和现实的孤独。夜深人静,梦境被打破,仿佛在传达一种对温情的渴望与对生活的感慨。此时渔歌在风中响起,带来了一丝生机和温暖,诗中的“渔歌风起白苹洲”不仅描绘了具体的景物,还表达了对渔民生活的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
最后一句“别岸又潮头”,则是对潮水变化的描述,既是自然现象的描绘,也可以看作是人生无常的象征。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融合了人情与哲思,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渔民夜晚生活的描写,反映了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状态的思考,展现了人们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温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霜月湿”描绘了怎样的季节气候?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别岸”指的是什么?
A. 远方的山 B. 另一边的岸边 C. 小船 D. 漁网
诗中的“渔歌”传达了什么情感?
A. 哀伤 B. 喜悦 C. 乡愁 D. 寂寞
答案: 1.C 2.B 3.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更深入地理解宋代诗词及其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