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6:18: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18:45
挽陈判官
作者:刘克庄
兵少,匹马命如丝。
宝玦化为烬,锦囊存者诗。
无丹驻光景,有雪上须眉。
坐阅君三世,如之何勿思。
这首诗表达了对陈判官的哀悼。诗中提到兵力少,独骑一马,生命如同细丝般脆弱。昔日的荣华已化作灰烬,唯存的只有诗歌与记忆。没有药丹能够停留光阴,只有雪色在眉梢。坐在这里回顾你的一生,怎能不令人思念?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宝玦”和“锦囊”可以理解为象征物,代表人们的追忆与怀念。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光宇,号仲明,南宋诗人,以豪放、清新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边塞风光和历史感慨,风格雄奇,情感深沉。
创作背景:
《挽陈判官》是刘克庄为悼念陈判官所作,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和人们对英雄人物的怀念。诗中充满了对逝者的追思与惋惜。
《挽陈判官》是一首具有深邃情感和历史沉思的哀悼诗。诗的开头“兵少,匹马命如丝”,通过简练的字句,直接揭示了战乱带来的孤独与脆弱,表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局势的深刻感受。接下来的“宝玦化为烬”,将曾经的荣耀与现状形成鲜明对比,仿佛在提醒人们即使是最璀璨的生命也会在时光面前化为虚无。
而“锦囊存者诗”则表达了诗歌作为精神的寄托,尽管物质的辉煌消逝,唯有那些传世的诗篇能留存下来,成为对逝者最好的纪念。接着“无丹驻光景”,诗人感叹光阴流逝,无法挽留,揭示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最后一句“坐阅君三世,如之何勿思”则是对陈判官一生的回顾,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思念之情。
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情感上层层递进,展现了刘克庄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与对生命的感慨,足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陈判官生平的追忆,反映了对逝者的怀念、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历史的思考。诗人以悲悯的情感,表达了对曾经英雄的钦佩与悼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兵少,匹马命如丝”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A. 幸福
B. 孤独与脆弱
C. 荣耀
D. 忍耐
“宝玦化为烬”中的“宝玦”象征什么?
A. 诗歌
B. 荣华与成就
C. 战争
D. 生命
诗中提到的“无丹驻光景”意指什么?
A. 药物可以延续生命
B. 时间无法被延续
C. 生命可以被改变
D. 光阴可以被控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挽陈判官》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有对人生与友人的思考。刘克庄的诗更侧重于哀悼与怀念,而王勃则是对前途的展望与离别情感的抒发,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人生观。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