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10: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10:30
鹧鸪天(席上赠别)
作者: 管鉴 〔宋代〕
杨柳梢头月未残。
杏花开尽却春寒。
宾鸿社燕寻常别,
渭北江东别更难。
尊欲尽,夜将阑。
明朝马首便长安。
悬知不作人间住,
归去春风玉笋班。
全诗翻译:
月光照耀下的杨柳梢头,夜色尚未完全消逝。春寒料峭,杏花已经凋谢。朋友之间的别离虽然常见,但在渭北和江东的分离却更显得艰难。酒杯即将见底,夜晚也快要结束。明天我将骑马启程回长安。谁知道我不再留住于人间,唯有归去时春风轻拂,仿佛像玉笋一样新鲜。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管鉴,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辞藻著称。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尤其是对友人的思念和离别的感慨。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一场宴会上,诗人与友人相聚一堂,临别赠言,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与不舍,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人际关系和文化氛围。
《鹧鸪天(席上赠别)》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别离诗。全诗通过细腻的春景描写,将离别的情感与自然景象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首句“杨柳梢头月未残”,以柔和的夜色引入,给人一种温柔的感受。然而,紧接着的“杏花开尽却春寒”,则暗示着春天的短暂和生命的无常,情感在此急转直下,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在诗中,诗人不仅描写了自然之美,还通过“宾鸿社燕寻常别”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离别虽常见,但在此情此景中却显得格外痛苦。接下来的“渭北江东别更难”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主题,地理上的距离象征着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最后两句“悬知不作人间住,归去春风玉笋班”,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对归乡的渴望,春风与玉笋的意象则象征着美好的希望与新生。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流露与优美的自然描写中,展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及对离别的惋惜,读来令人动容。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景的描绘与对友人离别的感慨,表现出对友情的珍视与人世间无常的伤感,传达了在别离面前的深情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宾鸿社燕”指的是:
A. 常见的鸟类
B. 朋友的分别
C. 春天的景象
D. 美好的回忆
“明朝马首便长安”中的“马首”指的是什么?
A. 驾驶的马
B. 行驶的方向
C. 马的颜色
D. 马的速度
诗中“杏花开尽却春寒”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春天的快乐
B. 离别的伤感
C. 对未来的期待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古代诗词的魅力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