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5: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5:52
原文展示: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白云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间。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白话文翻译:
北方的烽火照亮了甘泉宫,长安的将领从祁连山出征。持犀皮盾牌和玉剑的良家子弟,骑白马系金马鞍的侠义少年。清晨在右地屯兵,傍晚用鱼丽阵追击左贤王。山谷中的石虎曾被箭射中,山上的金人曾用来祭天。远离家乡已久,蓟门相隔三千里。早晨看到马岭黄沙连绵,傍晚望见龙城的战云升起。庭院中的奇树已可攀折,但塞外的征人仍未归来。白云从天山外飘下,浮云直向五原飘去。关山万里难以跨越,谁能静坐欣赏那芳菲的月亮。流水本就令人心碎,坚冰自古就伤马骨。边疆的节令与中原不同,冬天的霰雪、秋天的霜和春天的不息。长风萧萧渡水而来,归雁连连消失在天际。从军行,行军万里出征龙庭,单于已在渭桥拜服,将军何处寻找功名。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思道(约535-586),字子行,隋代诗人,擅长写边塞诗,其作品多反映边疆生活和战争场景。他的诗歌风格雄浑豪放,善于运用典故和比喻,表达对战争的深刻思考和对边疆将士的同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战争的残酷和将士的艰辛,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诗中通过对边疆风光和战争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将士们的英勇和牺牲,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从军行》以其雄浑的气势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边疆战争的残酷和将士的艰辛。诗中通过对烽火、飞将、良家子、侠少年等形象的描绘,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战争画面。同时,诗人通过对天涯、蓟门、马岭、龙城等地点的提及,展现了边疆的辽阔和遥远。诗中的意象如白云、浮云、流水、坚冰等,都寓意着离别和牺牲的悲伤。诗人通过对边庭节物和长风归雁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边疆的荒凉和将士的孤独。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
白云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边疆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诗人通过对边疆风光和战争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将士们的英勇和牺牲,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诗中通过对烽火、飞将、良家子、侠少年等形象的描绘,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战争画面,同时也通过对天涯、蓟门、马岭、龙城等地点的提及,展现了边疆的辽阔和遥远。诗中的意象如白云、浮云、流水、坚冰等,都寓意着离别和牺牲的悲伤,强化了边疆生活的艰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朔方烽火”象征什么? A. 和平 B. 战争 C. 节日 D. 庆典
“长安飞将出祁连”中的“飞将”指的是什么? A. 普通的士兵 B. 勇猛的将领 C. 文官 D. 商人
诗中提到的“犀渠玉剑”和“白马金羁”分别象征什么? A. 贫穷和富裕 B. 战争和和平 C. 英勇和装备的精良 D. 疾病和健康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思念 D. 恐惧
诗中的“流水本自断人肠”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