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6 11:03: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6 11:03:05
干将善铸剑,剑成终杀身。
吴伯亦遂亡,神物岂不神。
始知服诸侯,威武不及仁。
徒劳冶金铁,精光动星辰。
莫邪应同埋,荒草千古春。
青蛇冢间出,犹欲恐耕人。
干将擅长铸剑,但剑成之后却最终导致了自己的身亡。吴国的伯也因此败亡,难道这神奇的宝物不显得神奇吗?从此才知道,降服诸侯的威武之力比不上仁德之力。白白地冶炼金属,闪烁的光芒如同星辰。莫邪应当与他一起埋葬,荒草上千年春夏秋冬的更替仍在继续。青蛇在坟墓间出现,仍然害怕耕作的人。
作者介绍:高启(1487-1535),明代著名诗人,字云卿,号大圭,世称“高诗人”。他的诗作多以咏史抒怀为主,风格清新而饱含哲理。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高启对历史人物及其命运的思考之际,借古喻今,反映了他对权力与道德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悲剧命运的感慨。
《干将墓》是一首通过历史人物干将及其铸剑的故事,探讨了权力、仁德与命运的古诗。诗的开头直接交代了干将的成就与悲剧,表现了铸剑的巧妙与最终的惨痛。干将的命运不仅反映个人的悲剧,也象征着权力与力量的虚幻,吴国的灭亡则是对这种虚幻的警示。
接着,诗中提到“威武不及仁”,强调仁德的重要性,表明即使拥有无上的权力,也无法真正赢得人心。最后两句则通过意象的转化,引入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永恒,使整首诗在感叹个体命运的同时,升华至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思考,深刻而富有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全诗使用了比喻(将剑比作神物)、对仗(“威武不及仁”与“徒劳冶金铁”)、象征(青蛇与坟墓)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得情感更加丰富,意象更加深刻。
主题思想:全诗探讨了力量与仁德的关系,反映出高启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对人性命运的感慨,警示人们要珍视仁德而非单纯追求权力。
诗词测试:
干将的命运最终如何?
A. 成功
B. 失败
C. 不详
答案:B
诗中提到的“吴伯”指的是哪个国家的君主?
A. 魏国
B. 吴国
C. 越国
答案:B
诗中“威武不及仁”表达了什么思想?
A. 权力的重要性
B. 仁德的优越性
C. 武力的必要性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