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九日顾迂客雷阮徒招集吴山登高用昌黎人日城南登高韵》

时间: 2025-05-23 11:39:01

诗句

令序恣间寻,吴人雅好弄。

微风况暄和,次帽不觉冻。

群贤欣华至,夙饶济胜用。

飞步蹑崚嶒,惭余未能从。

彦先载酒来,次宗辄与共。

相携升仙槎,空阔随目送。

石湖晚更平,绿净绝攒葑。

白发演《霓裳》,遏云声四纵。

方罄卜夜欢,兹游讵倥偬。

词客一流连,山灵亦增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11:39:01

原文展示:

令序恣间寻,吴人雅好弄。
微风况暄和,次帽不觉冻。
群贤欣华至,夙饶济胜用。
飞步蹑崚嶒,惭余未能从。
彦先载酒来,次宗辄与共。
相携升仙槎,空阔随目送。
石湖晚更平,绿净绝攒葑。
白发演霓裳,遏云声四纵。
方罄卜夜欢,兹游讵倥偬。
词客一流连,山灵亦增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吴人喜欢在这个时候游玩。微风轻拂,天气温暖,我不知不觉便感到有些凉了。众多贤士欢聚一堂,早已准备了丰盛的酒宴。我在山间飞步而行,心中却因未能同行而感到羞愧。彦先带着酒而来,宗弟也与我们共饮。我们相携登上仙槎,眼前的景色一片空旷,随即望去。石湖在傍晚时分更加平静,湖水清澈,绿意盎然。白发老者穿着霓裳,遏制着云声,悠然自得。我们畅饮夜欢,今天的游玩难免匆忙。诗人们在此流连忘返,连山灵也显得更加亲密。

注释:

  • :放任,随意。
  • 间寻:在时光中寻找,意指在游玩的过程中。
  • 吴人:指的是来自吴地的人,通常是指江南地区的人。
  • 微风况暄和:微风轻拂,天气温暖。
  • 蹑崚嶒:轻轻踩在山崖上,意指在山间行走。
  • 升仙槎:登上仙舟,象征着美好的旅行。
  • 石湖:指的是某个湖泊,可能是与诗人生活相关的地方。
  • 遏云声四纵:阻止云彩的声音,形容环境的宁静。
  • 词客:指的是诗人或文学爱好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儒鱼,清代诗人,以其清新秀丽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风貌,常常融入哲学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正值登高赏秋、聚会欢庆之时。诗中的场景描绘出一幅和谐美好的秋日聚会图,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登高远望的乐趣和与友共聚的欢快。诗中描绘的秋日景象,微风、湖水、白发老者都生动而形象,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诗人在游玩中感受到的惭愧与欢愉交织,折射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展示了清代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令序恣间寻:在时光中随意游玩。
  2. 吴人雅好弄:吴地的人们喜欢游乐。
  3. 微风况暄和:微风轻拂,天气温暖。
  4. 次帽不觉冻:不知不觉中感到凉意。
  5. 群贤欣华至:众多贤士欢聚一堂。
  6. 夙饶济胜用:早已准备了丰盛的酒宴。
  7. 飞步蹑崚嶒:轻快地在山间行走。
  8. 惭余未能从:心中因未能同行而感到羞愧。
  9. 彦先载酒来:彦先带着酒前来。
  10. 次宗辄与共:宗弟也与我们一起饮酒。
  11. 相携升仙槎:相携登上仙舟。
  12. 空阔随目送:眼前的景色一片空旷。
  13. 石湖晚更平:傍晚时分的石湖更加平静。
  14. 绿净绝攒葑:湖水清澈,绿意盎然。
  15. 白发演霓裳:白发老者穿着霓裳。
  16. 遏云声四纵:阻止云彩的声音,形容环境的宁静。
  17. 方罄卜夜欢:畅饮夜欢。
  18. 兹游讵倥偬:今天的游玩难免匆忙。
  19. 词客一流连:诗人们在此流连忘返。
  20. 山灵亦增重:连山灵也显得更加亲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升仙槎”,用来形象地描绘游玩的乐趣。
  • 拟人:如“山灵亦增重”,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称美,体现了诗人的修辞技巧。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秋日登高活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人际关系的美好。

意象分析:

  • 微风:象征着温暖与舒适,传递出游玩时的惬意。
  • 石湖:象征着宁静与优雅,反映出自然的美好。
  • 白发老者:象征着智慧与岁月,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 仙槎:象征着理想与追求,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吴人”指的是哪个地区的人? A. 北方人
    B. 吴地人(江南地区)
    C. 西部人

  2. “微风况暄和”中的“况”字意思是什么? A. 增加
    B. 更加
    C. 当然

  3. 诗中提到的“白发演霓裳”描绘的是谁的形象? A. 年轻人
    B. 老者
    C. 小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登高》:同样描绘了登高的情景与感受。
  • 李白《庐山谣》: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情的赞美。

诗词对比:

  • 魏儒鱼与王维:都关注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但魏儒鱼的诗更侧重于欢聚的气氛,而王维则更倾向于表达孤独与沉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赏析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南湖有鸥成群里闾间云数十年未尝见也实尘中 题荷花画屏 南园叔祖生日 玉照东西两轩有红梅及千叶缃梅未经题咏倒用 自锡山归舟中三首 昨探梅冒寒伏枕病起闻花巳开尚苦雨阻因成长句 玉照堂观梅二十首 其五 鸦舅辞 蘋风馆 灵芝寺避暑因携茶具汎湖共成十绝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轶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才薄智浅 爪字旁的字 眼拙 始终一贯 权豪势要 武功体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疋字旁的字 山字旁的字 狐媚猿攀 精益求精 旧仇宿怨 材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追怅 包含峰的词语有哪些 黑字旁的字 用字旁的字 细微末节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