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8:16: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16:52
樵归众山昏,天峰尚余景。
欲投石门宿,更度西南岭。
远闻云间钟,萝径入寺永。
悬灯照静室,一礼支公影。
鸟鸣涧壑空,泉响窗户冷。
对此问山僧,何如沃州境?
樵夫归来时,群山在昏暗中显得模糊,天边的山峰仍然映照着余晖。
我想在石门寺过夜,但还需越过西南的山岭。
远处传来云间的钟声,沿着青苔的小径走入长久的寺庙。
悬挂的灯光照亮了宁静的房间,我向支公的影子行了一礼。
鸟鸣声在空旷的山谷中回响,泉水在窗前流淌发出清冷的声响。
我对着山中的僧人询问,沃州的境地如何?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提到的“支公”可能是指历史上某位著名的高僧,反映出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尊重。
作者介绍:
高启(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字季明,号秋水,浙江人。他是明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高启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且往往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高启游历南峰寺时,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感悟与对人生的思考。在当时,文人往往通过游山玩水表达自己的情感,寄托志向。
这首《姑苏杂咏 南峰寺》展现了诗人高启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全诗以樵归时的昏暗山景开篇,勾勒出一种朦胧而宁静的氛围,给人一种隐秘而安详的感觉。接着,诗人欲投石门宿,进一步描绘出一条通往寺庙的路,这条路不仅是物理上的旅程,更象征着心灵的归宿。
在描绘寺庙的场景时,诗人通过“悬灯照静室”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令人心生向往。行礼的动作也反映出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崇敬与内心的平静。接下来的“鸟鸣涧壑空,泉响窗户冷”则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恬静,诗人在此刻似乎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安慰。
最后,诗人向山僧提问“何如沃州境”,这一句不仅仅是对风景的比较,更是对内心境界的探问,体现出一种哲学思考。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反映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石门”指什么?
A) 一座山
B) 一个寺庙
C) 一个村庄
“悬灯照静室”中的“静室”指什么?
A) 喧闹的地方
B) 宁静的房间
C) 一个花园
诗中“何如沃州境”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自然景色
B) 人生境界
C) 佛教文化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感悟,但其情感基调更为沉重,而高启的作品则显得更为轻松与宁静。两者都反映出诗人与自然的深厚情感,但表达方式和情感倾向有所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