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28: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28:02
原文展示:
送贡侍郎和籴还朝兼柬李治书同年(二首) 吏部论思冠六曹,采言还后采时髦。 不才何用麒麟揎,奇略须收虎豹韬。 无奈关梁长扰扰,可堪州县正嗷嗷。 乌台若见同袍李,为说扬雄老赋骚。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吏部官员在六曹中以论思著称,采集言论之后还要采纳时下的新潮观点。我虽无才,何必用麒麟来掩饰,但必须收集虎豹般的战略。无奈关隘桥梁总是纷扰,州县之中更是哀声连连。如果乌台见到同袍李治,请告诉他扬雄老先生仍在赋诗。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元代),字廉夫,号铁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风豪放,多涉及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维桢送别贡侍郎和籴还朝时所作,同时寄给李治书同年。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无奈和对文学创作的坚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吏部官员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时政的关注和对新潮观点的采纳。诗中“不才何用麒麟揎,奇略须收虎豹韬”一句,既表达了作者的自谦,也显示了他对高明战略的追求。后两句则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动荡的无奈和对文学创作的坚持,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时局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作者对时局的关注和对文学创作的坚持。通过对比喻和对仗的运用,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时局的深刻洞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麒麟揎”比喻什么? A. 高明的战略 B. 珍贵的掩饰 C. 时下的新潮观点 答案:B
诗中“虎豹韬”比喻什么? A. 高明的战略 B. 珍贵的掩饰 C. 时下的新潮观点 答案:A
诗中提到的“扬雄”是谁? A. 元代文学家 B. 西汉文学家 C. 唐代文学家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