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07:31: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7:31:16
渔父词(亮公)
作者: 惠洪 〔宋代〕
讲虎天华随玉尘。
波心月在那能取。
旁舍老僧偷指注。
回头觑。
虚空特地能言语。
归对学徒重自诉。
从前见解都欺汝。
隔岸有山横暮雨。
翻然去。
千岩万壑无寻处。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渔父在空旷的水面上,月亮映照着波心,仿佛是玉尘一般的美丽。旁边的老僧偶尔指点着什么,似乎在传授某种智慧。我回过头去细细观察,发现虚空中似乎有说话的声音。我回到岸边,向我的学徒倾诉,以前的见解都是在欺骗你。隔岸的山上正下着暮雨,我心中一动,随即离去,千山万壑之间再无寻觅的踪迹。
惠洪(1090年-1155年),字宗道,号放翁,宋代诗人、思想家,尤以其禅宗思想和诗歌作品而闻名。他的诗风多样,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与人生态度的反思。
此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惠洪通过渔父的形象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出他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探索。
《渔父词(亮公)》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歌,通过渔父这一形象,展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全诗开篇即以“讲虎天华随玉尘”引入,描绘了一个辽阔而美丽的自然场景,给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感觉。接下来的诗句“波心月在那能取”,则暗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以及无法触及的遗憾。
诗中出现的老僧形象,似乎在传授一种智慧,暗示着内心的启迪与顿悟。“虚空特地能言语”这一句,表现了惠洪对空灵与真实之间微妙关系的思考,虚空中的声音传达出一种哲学的深度。
最后几句“隔岸有山横暮雨,翻然去。千岩万壑无寻处”,则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不确定,似乎在告诫人们,世事无常,真理难寻。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惠洪将个人的内心体验与自然结合,形成了诗中深邃的情感基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深入探讨了人生的哲理与内心的探索,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反思,展现了惠洪作为一位哲学诗人的深邃思考。
“讲虎天华随玉尘”中的“玉尘”指的是什么?
A. 月光
B. 星星
C. 云彩
D. 水波
诗中所提到的“老僧”象征着什么?
A. 知识的传承
B. 生活的艰辛
C. 自然的力量
D. 个人的回忆
“千岩万壑无寻处”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人生的迷茫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友谊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