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56: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56:50
暮春于山谷寺上方遇恩命加官赐服酬皇甫侍御见贺之作
独孤及 〔唐代〕
天书到法堂,朽质被荣光。
自笑无功德,殊恩谬激扬。
还登建礼署,犹忝会稽章。
佳句惭相及,称仁岂易当。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春末季节于山谷寺上方,获得了加官晋爵的恩典,特意写诗以回应皇甫侍御的祝贺。
“天书到法堂”意指圣旨降临到官府,自己虽然得到荣光,却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功德,受到了不应有的恩惠,心中感到惶恐和不安。
“还登建礼署”是说自己回到了礼官的官署,虽然心中惭愧,但仍然不能忘记这份荣幸。最后,感叹在诗句中与他人相称,称仁德何其难以相比。
独孤及,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五言绝句和律诗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色和个人感受为题材。
这首诗是诗人因获得朝廷的恩典而作,反映了他对自身地位的思考以及对所受荣光的谦卑态度。在唐代,官员的升迁往往伴随着个人的努力与机遇,诗人对此有深切的感受。
这首诗用简洁而含蓄的语言,表现了诗人对荣华富贵的复杂心态。开头“天书到法堂”直接引入了加官的主题,营造出一种神圣而庄重的气氛,然而紧接着“朽质被荣光”则透露出诗人的自谦与不安,显示了他对自身资质的怀疑和对荣光的疑惑。诗人在表面上接受了荣华,内心却充满了惶恐与自嘲,体现出唐代士人对名利的复杂情感。
“自笑无功德,殊恩谬激扬”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功德的自我否定,尽管外界给予了极大的荣誉,但自己却觉得不值得。后面的“佳句惭相及,称仁岂易当”则引发了对诗人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的思考,他深知在诗歌和仁德方面自己无法与他人相提并论,显示出一种谦逊的情怀。
整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对荣华的渴望与对自我的清醒认识,展现了唐代士人对自身地位的思考与追求,既有对荣耀的感激,也有对自身不足的反思,形成了深刻而丰富的内涵。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荣华的谦卑态度,反映了对自身不足的深刻认识和对名利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在唐代士人的诗歌中常见,体现了对个人价值与社会地位的思考。
选择题:诗中“天书”指的是?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建礼署”指的是负责_____的官署。
判断题:诗人认为自己配得上这份荣光。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