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59: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59:08
原文展示:
晋之东 西晋盛,南风竞,二十四友皆为佞。 前奉觞,后执盖,忠臣洒泪翻就害。 万里中原士马空,铜驼尚在宫门外。 宋家二帝俱入金,神州陆沉古犹今。 黄旗紫盖渡江水,碧嵩清洛愁人心。 晋之东,非失据。宋之南,竟何处?
白话文翻译:
西晋时期国家强盛,南方文化竞相发展,但二十四位朋友都是奸佞之徒。 他们前边举杯敬酒,后边拿着伞盖,忠臣们流泪却反而被害。 中原大地上的士兵和马匹都空了,铜制的骆驼依然在宫门外。 宋朝的两位皇帝都被金人俘虏,神州大地沉沦,古今如一。 黄旗紫盖象征的皇室渡过江水,碧绿的嵩山和清澈的洛水让人心愁。 晋朝东迁,并非失去根据地。宋朝南渡,究竟去了哪里?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宾之,号西涯,江西南昌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此诗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反映了作者对西晋和南宋历史的反思,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通过对比西晋的东迁和南宋的南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西晋和南宋历史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深刻思考。诗中“西晋盛,南风竞”描绘了西晋时期的繁荣景象,而“二十四友皆为佞”则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败现象。后文通过“忠臣洒泪翻就害”和“铜驼尚在宫门外”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忠臣遭遇的同情和对国家衰败的忧虑。最后两句“晋之东,非失据。宋之南,竟何处?”则提出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刻疑问,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西晋和南宋历史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忧虑。诗中通过对忠臣遭遇的同情和对国家衰败的忧虑,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二十四友皆为佞”指的是什么? A. 西晋时期的一群文人 B. 南宋时期的一群文人 C. 明代时期的一群文人 答案:A
诗中“铜驼尚在宫门外”象征什么? A. 国家的繁荣 B. 国家的衰败 C. 国家的复兴 答案:B
诗中“黄旗紫盖渡江水”指的是什么? A. 皇室北迁 B. 皇室南渡 C. 皇室东迁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