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7:18: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7:18:29
城束双江,亭俯万峰,
烟雨迷离望眼。恨久客无端。
故园非远。望得秋凉飒爽,
有搅梦,风将疏竹卷。
竹声更苦,烟啼露咽。
忍教魂断。休叹。有人管。
是几朵芙蓉,镇同萧散。
任冷落炊烟,玉琴迟典。
要向丰湖好景,待月上梅花弹僧院。
更一笛吹破閒愁,颓放舵楼西返。
这首诗描绘了双江环绕的城市,亭子俯瞰万山,烟雨朦胧,远望令人迷离。长久的旅途令我感到无尽的惆怅,故乡并不遥远,但在秋风萧瑟中,思乡的情绪却如梦一般被搅动,风卷疏竹,竹声愈发显得凄苦,烟雾中泪水淋漓。无法忍受心灵的断裂,何必叹息?有人在吟唱,几朵芙蓉花,恰似一片萧散。任凭炊烟冷落,玉琴奏乐依旧迟缓。我要向丰湖的美景致敬,等月上梅花时在僧院中弹奏。再加上一曲笛声,吹散那无尽的闲愁,颓然返回舵楼的西侧。
作者介绍:屈大均,明代诗人,生平不详,著有《屈大均集》。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感悟和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江边一处亭子,正值雨中,诗人因旅途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而感怀。环境的变化引发了内心的波澜,展现了游子在外的惆怅与对故乡的眷恋。
这首诗充满了浓烈的情感,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游子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开篇以“城束双江”描绘自然景观,既展现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又为后文的情感铺垫。烟雨迷离的景象让人感到朦胧与孤寂,正如诗人内心的惆怅。接着,诗人用“恨久客无端”表达了长久流浪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渴望,虽说“故园非远”,却在心中形成一种遥不可及的距离。
“望得秋凉飒爽”描绘了秋天的凉意,进一步深化游子的孤寂之感。风卷疏竹,竹声苦楚,代表了诗人对生计与情感的双重压迫。接下来的几句充满感伤,诗人直言“不忍教魂断”,显露出对故乡和过往的强烈眷恋。
在诗的最后几句,诗人试图通过音乐来解忧,“待月上梅花弹僧院”,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笛声似乎能将他内心的闲愁一扫而空,回归现实的同时又带有一种无奈的颓废。这首诗以其深厚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使人读来倍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游子内心的孤独与对归属的渴望,展现了人生的无奈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烟雨迷离”是用来形容什么?
A. 诗人的心情
B. 远处的景色
C. 旅途的疲惫
D. 竹林的声音
“更一笛吹破閒愁”中的“笛”象征着什么?
A. 旅行的乐趣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生活的无奈
D.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故园非远”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故乡的鄙夷
B. 对故乡的怀念
C. 对生活的绝望
D. 对旅行的厌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屈大均的《无闷 娱江亭雨中作》,感受其诗中的情感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