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评诗》

时间: 2025-07-12 08:12:41

诗句

筹量节物细评诗,诗要天然莫强为。

蛩韵酸寒东野句,莺吟富贵小山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8:12:41

原文展示:

筹量节物细评诗,
诗要天然莫强为。
蛩韵酸寒东野句,
莺吟富贵小山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评诗时要细致周到,要根据节令和物候来衡量,诗歌应当自然流露,不可强求。东野的蛩鸣虽带着一丝寒意,但在这寒冷的环境中却也有其独特的韵味;而小山上莺鸟的鸣唱则充满了富贵的气息,展现出另一种诗意。

注释:

  • 筹量:细致地考量、衡量。
  • 节物:自然的节令、物候。
  • 天然:自然的、真实的。
  • 蛩韵:指蟋蟀的鸣声。
  • 酸寒:形容寒冷的气息,带有酸涩感。
  • 东野:指东边的田野。
  • 莺吟:黄莺的鸣叫。
  • 富贵:形容富饶与美好的景象。
  • 小山:指风景优美的小山丘。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蛩韵”和“莺吟”都是与自然相关的意象,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感受。蛩韵常常用以表现秋冬之时的凄凉,而莺吟则多出现在春天,象征着生机与繁荣。这种对比强调了诗人在自然中的感悟与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弥宁(约990年-1051年),字子韶,号松雪,宋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著称。他的诗作大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评诗》是史弥宁在与友人讨论诗歌创作理念时写的,反映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独特理解和审美观。他认为诗歌应当顺应自然,而不是人为地强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评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深刻思考。首句“筹量节物细评诗”表明诗人对创作的严谨态度,强调诗歌应当与自然节气相联系,真实地反映出自然的情感与气息。而“诗要天然莫强为”则进一步阐明了诗人对创作自由和自然流露的追求,反对任何形式的矫揉造作。

接下来的两句通过蛩韵和莺吟的对比,展现了不同季节与环境下的诗意。蛩韵的“酸寒”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而莺吟则饱含生机与富贵,展现了不同的诗意境界。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自然的多样性,也反映了诗人在不同情境下的情感波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与自然、与诗歌之间的密切关系,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崇尚和对诗歌创作的独到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筹量节物细评诗:强调在评诗时要考虑自然的节令和时序,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重视。
  2. 诗要天然莫强为:指出诗歌创作应当顺其自然,不应强求造作。
  3. 蛩韵酸寒东野句:描绘了东边田野中寒冷的蛩鸣,给人以清冷的感觉。
  4. 莺吟富贵小山词:则描绘了小山上莺鸟的鸣唱,充满了生机和美感。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蛩韵和莺吟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的多样性。
  • 意象:使用自然声响作为意象,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诗歌的自然性和真实感,倡导诗人在创作时应当顺应自然,而非刻意追求形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蛩韵:象征秋冬的凄凉与孤寂。
  • 莺吟: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繁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认为诗歌创作应该如何?
    A. 强求造作
    B. 自然流露
    C. 依赖技巧

  2. 诗中提到的“蛩韵”象征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秋冬的凄凉
    C. 暑热的炎夏

  3. 诗的主题主要是探讨什么?
    A. 对自然的感悟
    B. 对人生的思考
    C. 对诗歌的创作理念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夜喜雨》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史弥宁的《评诗》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在自然意象的描绘上有相似之处,但《月下独酌》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评诗》则更强调对诗歌创作的思考与理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相关学术论文及研究书籍。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水调歌头 浪淘沙(戊午中秋和刘自昭) 喜雪二首 小至三诗呈景回制干并简同官 满江红 其八 洞仙歌 其二 三用韵 满江红 其二 再和 喜雨三首 游白纻山 水调歌头·倚舵秋江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竖心旁的字 轻财好士 都部 青字旁的字 慷慨输将 屮字旁的字 包含款的词语有哪些 关机 肉袒膝行 米字旁的字 赞私 纯正无邪 見字旁的字 冬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小车 吵架 杏腮桃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