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21: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21:47
西湖如天人,初面若夙睹。
踟蹰情已移,靓极不敢语。
山灵甚解事,忽作空濛雨。
神光遂离合,滃碧失残午。
拿舟追清景,万象赴寒橹。
不知山有无,但见塔仰俯。
沈吟问湖波,柔意向何许。
堤边数柳株,烟视媚洲浦。
隔雾复相逢,青矶辨孤屿。
西湖就像人间仙境,初次见面仿佛早已相识。
徘徊的心情已经变迁,风景太美却不敢轻言。
山中的精灵很懂人情,忽然下起了朦朦细雨。
神光在此时分合,浓雾笼罩着残阳下的湖面。
划舟追逐美景,万物都随寒风而动。
不知山中有无,只见塔楼高低俯仰。
沉吟着问湖波,柔情将去往何方。
堤边几株柳树,烟雾中映衬着迷人的洲口。
隔着雾气再次相逢,青色的矶石辨认孤独的岛屿。
作者介绍:黄浚,近代诗人,以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多关注自然的细腻变化,常以优美的意象展现心灵的感受。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黄浚游览西湖时,表达了他对西湖美景的感悟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西湖作为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历代文人墨客都曾在此留下足迹,黄浚的诗作延续了这一传统,借景抒情。
《西湖四首 其一》以西湖的自然景色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美的敏感与思考。诗中用“如天人”开篇,直接将西湖的美与人间仙境相提并论,表达出一种超越现实的美感。接着,诗人用“踟蹰情已移”反映出自己在美景前的犹豫和内心的动荡,似乎美景让人心生敬畏,而不敢轻易言语。而“山灵甚解事,忽作空濛雨”则描绘出自然的灵动,似乎山灵感知到人的情感而为之作雨,形成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鸣。
随着诗句的推进,“拿舟追清景,万象赴寒橹”描绘出诗人追寻美景的过程,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最后几句通过对柳树、湖波、孤屿的描写,展现出一种恍惚的美感,充满了诗意与哲理。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对西湖的深切眷恋,同时也隐含了对生命变化的感慨,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哲理。
诗词测试:
西湖在诗中被比作什么?
A. 人间仙境
B. 迷雾城市
C. 乡村小镇
诗人对美景的态度是?
A. 大胆表达
B. 不敢轻言
C. 无所谓
“山灵甚解事”中“山灵”指的是什么?
A. 人
B. 动物
C. 自然的灵气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写自然景色,但更侧重于静谧与内心的宁静,而黄浚的《西湖四首 其一》则在描写中更多地融入了个人的情感变化,形成了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