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14:04: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4:04:32
送赵处士游方
作者: 洪咨夔 〔宋代〕
道家何荒唐,释氏更汗漫。
君胡欲逃儒,结入杨墨案。
时文窘枘凿,俗好厌冰炭。
起寻出头路,去觅行脚饭。
左携仙君茅,右挟佛祖粲。
随身绝长物,到处得奇观。
江山枯槁写,风月老笔判。
识透心转空,养足骨自换。
长生不可独,分寄石髓半。
这首诗表达了对道教和佛教的看法,认为道教荒唐无稽,佛教则显得更加随意。诗人质疑朋友为何想要逃避儒家思想,反而投身于道教和佛教的学说。时事的文人面临窘迫,世俗的喜好令人厌倦。诗人鼓励朋友去寻找出路,去寻找生计。在此过程中,朋友携带着道教的茅草和佛教的智慧,身上不再有多余的负担,处处都能看到奇妙的景观。江山的荒凉和风月的老成在于笔墨的描写,智者透彻了解内心的空灵,身体和灵魂都在不断地更新。长生不应是独自的追求,而应与他人分享。
洪咨夔(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字景初,号澄江,常以抒发对士人生活的思考和对道教、佛教的看法而著称。他的诗歌风格清新,常常在传统与革新之间寻求平衡。
这首诗写于朋友赵处士即将出游之际,表达了对其选择的关心和对道教、佛教的思考,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挣扎与反思。
《送赵处士游方》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对道教和佛教的思考,反映出对人生选择的深刻理解。诗中开篇即提出道教的荒唐与佛教的随意,表达了对这些思想的怀疑与批判。接着,诗人转向对朋友的关怀,质疑其为何想要逃避儒家,反而投身于别的学说中,显示出对儒家思想的坚持。
随着诗篇的推进,诗人描绘了一幅追寻自由与真理的图景,朋友在寻找“出头路”的过程中,象征着对生活的探索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中的“左携仙君茅,右挟佛祖粲”不仅展示了道教与佛教的结合,也体现了人生旅途中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最后,诗人强调长生的追求不应是个人的孤独,而应与他人分享,这是一种对人际关系和共同体意识的反思。
整首诗在形式上具有节奏感,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既有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有对人心的洞察,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人生态度,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道教、佛教的探讨以及对朋友的劝诫,表达了对儒家思想的执着与对人生选择的深思,强调了长生的追求不应是孤独的,而是应与他人分享的观点。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君胡欲逃儒”是指什么?
诗人对道教和佛教的态度是?
“长生不可独”表达了什么思想?
《山居秋暝》与《送赵处士游方》均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但前者更注重宁静与自然的和谐,后者则强调对人生选择的思考与对道教、佛教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