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11: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11:53
五更残雨滴檐头,
探借天公一月秋。
只道风吹云散尽,
数声桑下又鸣鸠。
五更时分,残留的雨水滴落在屋檐上,
借着天公的光景,已是十月的秋天。
本以为风把云彩吹散了,
却又听见桑树下不断传来几声鸠鸟的鸣叫。
“桑下鸣鸠”常常用来描绘乡村宁静的生活,鸠鸟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寓意着平和与宁静。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一生经历了国家的沦陷与复兴,作品多反映他的爱国情怀和对人生的思考。陆游的诗风豪放,擅长写景抒情,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残雨》创作于陆游晚年,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这首诗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他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残雨》通过细腻的描写,捕捉了秋天清晨的宁静与美好。诗的开头“五更残雨滴檐头”勾画出一个雨后的清晨,雨水的滴落声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与宁静。接着“探借天公一月秋”一句,借助自然的景色来感受时光的流逝,暗示了诗人对秋天的赞美。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也是思乡怀旧的时刻。最后两句“只道风吹云散尽,数声桑下又鸣鸠”则通过音响的描绘,传达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气息,鸠鸟的鸣叫更添了几分生机与情趣。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展现了陆游特有的情感深度与艺术美感。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他在平静中找到内心宁静的哲学思考。
诗中描写的时间是哪个时段?
“探借天公一月秋”中的“天公”指的是什么?
诗中的鸣鸠代表了什么?
陆游的《残雨》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在意象上都有自然元素的描绘,但陆游更注重于对时光的感慨,而王维则更侧重于山水的静谧与个人的内心感受。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示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