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47: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47:49
玉楼春 甲戌清明
作者: 杨玉衔 〔清代〕
閒愁钻入诗心缝。压得双肩寒未耸。
清明终是异乡春,风雨莫温游子梦。
羁魂不到先人冢。阙处松楸谁补种。
潮音有意助新吟,泉路无人知隐痛。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闲愁,仿佛钻入了诗心的缝隙,压得双肩感到寒冷。清明节的到来,让我在异乡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但风雨却无法温暖游子的梦境。游子无法回到先人的墓地,那里缺少了松树和梧桐,谁来为其补种呢?潮音似乎有意帮助我吟唱新诗,但通往泉水的路上,却无人知晓我心中的隐痛。
“清明”是中国传统的祭扫节日,通常在春季,寓意对先人的怀念与敬仰。诗中提到的“游子”常常承载着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逝去亲人的追忆。
作者介绍:杨玉衔,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与优美的词句而闻名,常常在作品中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描绘。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明时节,诗人身处异乡,感受到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先人的怀念。作品生动地表达了游子在节日中的孤独与无奈。
《玉楼春 甲戌清明》是一首充满感伤情绪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个游子在清明节时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首联“閒愁钻入诗心缝”,诗人用“钻入”二字形象地表现了内心的愁苦,仿佛忧愁已无处藏身,紧紧缠绕在心头。接着,诗人以“清明终是异乡春”表达了即使是春天的气息,因身在异乡而显得格外冷清,进一步加深了孤独感。
“羁魂不到先人冢”,游子虽心系故乡,但无力回归,形成一种无奈与惆怅。诗末“泉路无人知隐痛”,则突出了内心深处的孤独与痛苦,似乎即使有潮音助兴,也难以解开心中结。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展现了游子在清明时节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清明节的描写,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亲人逝去的哀悼,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诗中“羁魂”指的是什么?
诗人身处何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