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秦楚之际月表》

时间: 2025-04-27 05:02:21

诗句

  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曰:初作难,发于陈涉;虐戾灭秦自项氏;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

五年之间,号令三嬗,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也!

  昔虞、夏之兴,积善累功数十年,德洽百姓,摄行政事,考之于天,然后在位。

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义十余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犹以为未可,其后乃放弑。

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

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

  秦既称帝,患兵革不休,以有诸侯也,于是无尺土之封,堕坏名城,销锋镝,锄豪杰,维万世之安。

然王迹之兴,起于闾巷,合从讨伐,轶于三代。

乡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故奋发其所为天下雄,安在无土不王?

此乃传之所谓大圣乎?

岂非天哉?

岂非天哉?

非大圣孰能当此受命而帝者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02:21

诗词名称: 秦楚之际月表

作者: 司马迁 〔两汉〕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曰初作难,发于陈涉虐戾灭秦自项氏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五年之间,号令三嬗,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也!昔虞夏之兴,积善累功数十年,德洽百姓,摄行政事,考之于天,然后在位。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义十余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犹以为未可,其后乃放弑。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秦既称帝,患兵革不休,以有诸侯也,于是无尺土之封,堕坏名城,销锋镝,锄豪杰,维万世之安。然王迹之兴,起于闾巷,合从讨伐,轶于三代。乡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故奋发其所为天下雄,安在无土不王?此乃传之所谓大圣乎?岂非天哉?岂非天哉?非大圣孰能当此受命而帝者乎?


白话文翻译:

太史公(司马迁)读到秦楚之间的历史,感慨初期的艰难,这一切始于陈涉的暴虐,最终灭秦,经过项氏的拨乱反正,平定了海内,最终汉家登上了帝位。在短短五年间,号令三次变更,从古至今,没有哪个朝代能像这样迅速地获得统治权!回想虞夏之兴盛,积德行善数十年,才能赢得百姓的拥护,进行治理,经过天命的考验,才得以在位。汤王和武王的成功,是因为他们的祖先修身齐家,行仁义十余代,不期而遇孟津的八百诸侯,仍然觉得不够,后来才有了弑君的情况。秦国的崛起,经过襄公的努力,文治武功,经过孝公的统治后,才慢慢蚕食六国,经过百余年的时间,始皇才得以统一诸侯。以这样的德行和力量,统一天下实在是太难了!秦国称帝后,战争不停,因有诸侯的存在,导致无寸土的封赏,破坏了名城,削弱了武器,铲除豪杰,才维持了万世之安。然而,王权的兴起,往往是源于平民的聚集,合力讨伐,这比三代的统治还要出色。秦国的禁令,恰好可以让贤人驱除困难,那么天下强盛又何必拘泥于土地呢?这难道不是所谓的圣人之道吗?难道真是上天的安排吗?难道真是上天的安排吗?若没有圣人,谁能承受这样的命运而成为帝王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初作难:最初开始的困难。
  • 虐戾:残暴。
  • 拨乱诛暴:纠正混乱,惩罚暴行。
  • 践帝祚:登上帝位。
  • 号令三嬗:命令三次更换。

典故解析:

  • 虞夏:指古代的虞舜和夏朝的兴起,象征德治。
  • 汤武:指商朝的汤王和周朝的武王,强调仁义的统治。
  • 孟津:历史上著名的聚会之地,象征着诸侯的联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迁(约前145年-前86年),字子长,汉代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是《史记》的作者,被誉为“史家之绝艳”。其作品展示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思想,风格雄浑,语言生动。

创作背景: 《秦楚之际月表》写作于汉代,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与权力的交替,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思考。作品蕴含了对德治与乱政的比较,从历史中寻求对当下的启示。


诗歌鉴赏:

《秦楚之际月表》是一首蕴含深刻历史哲理的诗作,司马迁通过回顾历史变迁,探讨了权力与德行的关系。诗中提到的陈涉起义,项氏之乱,秦国的崛起,展现了权力更迭的复杂性。诗人通过对比虞夏、汤武的治国理念,强调了德行的重要性,指出只有经过长期的德治,才能赢得民心,稳固政权。

诗中反复提到“岂非天哉”,既表现了对历史命运的敬畏,也隐含了对历史规律的思考。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所能做的,似乎都在于遵循天命,发挥个人的德行。司马迁的文笔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透出哲理的光辉,使得这首诗不仅是一篇历史论文,亦是一篇哲学散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提到太史公(司马迁)对秦楚历史的思考,暗示历史的复杂性和教训。
  • 曰初作难,发于陈涉虐戾:初期的困难源于陈涉的暴虐,显示了历史的教训。
  • 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经过战争与斗争,最终汉朝建立,强调了历史的变迁。

修辞手法:

  • 排比:诗中多次使用“岂非天哉”,增强了语气和情感的层次感。
  • 对比:通过对虞夏与秦的对比,突显德治与暴政的矛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历史的兴衰与德行的重要性,强调历史的教训与智慧,呼唤对德治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
  • :代表着命运与自然法则,隐喻历史的不可逆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初作难”指的是什么?

    • A. 统治的困难
    • B. 开始的战争
    • C. 经济的困难
    • D. 地理的困难
  2. 诗中反复出现的“岂非天哉”有什么含义?

    • A. 表达对命运的质疑
    • B. 表达对历史的感慨
    • C. 表达对自然的敬畏
    • D. 表达对人类能力的否定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史记》
  • 《汉书》

诗词对比:

  • 对比《史记》中的其他篇章,例如《项羽本纪》,可以看到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不同解读与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史记》原文及注释
  • 《汉代文学史》相关章节
  • 《古代历史哲学论集》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郊饮 岩桂 当途道中 祷富沙 春日书怀 暮秋闻雁有怀 矮斋杂咏二十首·晓望 再继前韵 谢二刘 祷梅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坑儒焚书 比字旁的字 慷开头的成语 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祭的词语有哪些 拥书南面 劳心苦思 名实相称 鼎字旁的字 赡养 梦喜三刀 虚劣 火字旁的字 黄字旁的字 洋楼 魚字旁的字 功德无量 浪涛 包含越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