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3:03: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3:03:05
残柳如新柳,依然作淡黄。
纵能牵弱缕,终觉怯繁霜。
少妇房栊冷,征人道路长。
谁家过巧夕,不忍望银潢。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残留的柳树依旧像新柳般淡黄。即使能牵住那微弱的柳丝,终究还是感到对繁霜的畏惧。少妇的房间里寒冷,征人的路途漫长。究竟是哪一家在这个巧妙的夜晚,令我不忍去看那银色的月光呢?
在古代诗词中,柳树常常象征着离别与思念。柳树的凋零与人的心情密切相关,尤其是在秋冬之交,给人一种寂寞与愁苦的感觉。诗中提到的“征人”与“少妇”则反映出离别之痛,常见于古代文人笔下。
邓云霄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优雅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间情感,常常蕴含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金陵秋兴六首》的创作背景源于作者对金陵(今南京)秋季景色的感受,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正值秋冬之交,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人事变迁的感慨。
这首诗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在金陵的思绪和感悟。开头两句“残柳如新柳,依然作淡黄”,通过对比残柳与新柳,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柳树虽残,却依旧有一丝生机,暗示着即使在凋零与衰败中,仍有希望的存在。接下来的“纵能牵弱缕,终觉怯繁霜”,则通过描绘对脆弱的柳丝的牵挂,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与脆弱感。
“少妇房栊冷,征人道路长”两句,展现了人间的离愁别绪。少妇的孤独与征人的漫长旅途,形成鲜明对比,令读者感受到深沉的思念与孤寂。而最后一句“谁家过巧夕,不忍望银潢”,则引发了对美好夜晚的惆怅与不忍,似乎在感叹美好而又短暂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现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人间情感的深刻思考,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离愁别绪,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情的深刻感悟。
诗中“残柳”与“新柳”形成什么样的对比?
“少妇房栊冷”中“房栊”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谁家过巧夕”意在表达什么情感?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邓云霄的作品更加侧重于对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李白则通过对月光的赞美来表达孤独与高远的情怀。两者在主题上都触及了离别与思念,但表现手法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