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5: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5:24
瞿昙腊月八,夜半走出山。
贼路羊肠曲,偷心虎背斑。
释迦牟尼佛在腊月初八的夜半走出了山中,
那条小路曲折狭窄,像羊肠一样,
而心中却暗藏着如猛虎般的贼心。
释如净,宋代高僧,致力于佛教的传播与研究。其作品多以佛教思想为核心,语言简练而意深。
本诗创作于一个宗教氛围浓厚的时代,反映了佛教徒对释迦牟尼成道的敬仰,以及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本诗以释迦牟尼佛的故事为引子,描绘了一种忧伤而又坚定的心情。开篇提到“腊月八”,这不仅是释迦成道的重要日子,也象征着新生和希望。夜半时分的出山,暗示了从困境中走出的勇气与决心。接下来的“贼路羊肠曲”则让人感受到人生道路的曲折与艰难,表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偷心虎背斑”则将内心的挣扎与外界的凶险进行了形象化的比喻,暗示着在追寻真理与内心平静的过程中,常常会面临内心的欲望与外界的诱惑。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对人生道路的感悟,以及在困境中保持信念的决心。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在追求真理与内心平和的过程中,面临的种种挑战与内心的斗争。通过对释迦牟尼佛出山的描绘,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启示。
瞿昙腊月八,夜半走出山。 这句中的“瞿昙”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贼路羊肠曲中的“羊肠”指的是什么?
偷心虎背斑中的“虎”象征着什么?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进行对比,二者都表现了人生的无常与思考,但前者更强调人生的变化,后者则更侧重于内心的挣扎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