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18:25: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18:25:24
邝元乐的《读书堂》
名公自昔藏修地,
茅屋斜连水面开。
绕槛风云閒白昼,
沿阶花木净黄埃。
曲肱几见周公梦,
吹杖曾承大乙来。
壮志十年虚谏草,
台星夜照读书台。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读书人的生活情景。他的住所是一间斜靠在水边的茅草屋,四周景色优美,白天的风轻云淡,花木清新,尘埃不染。诗人提到自己的理想与追求,曾经听闻周公(周公旦)之梦,表明他的志向与理想;又提及自己曾接受过大乙的教诲,意指要继承古人的智慧。最后,诗人感慨自己十年来的壮志未能实现,夜晚的星光照耀着他的读书台。
邝元乐,明代诗人,生平不详,诗风清新,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为题材。
此诗创作于个人隐居的生活中,表达了诗人对于学习、理想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读书堂》是邝元乐的一首抒情诗,诗中融合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读书生活的向往与执着。首联以“名公自昔藏修地”引入,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并以“茅屋斜连水面开”描绘出一种清幽的读书环境,给人一种安静、舒适的感觉。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描绘日常的风云与花木,形成一个和谐美好的自然景象,象征着读书人心灵的宁静与清明。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自我反思,诗人提到“壮志十年虚谏草”,表达了对理想未能实现的失落和惋惜,暗示了对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最后一句“台星夜照读书台”不仅点明了读书的主题,还通过夜空的明亮星斗,突出了读书人即使在孤独的夜晚依然坚持学习的精神。这首诗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深刻地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传达出对理想的执着与现实的无奈。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学习与理想的重要性,虽有失落,但仍不忘坚守理想。它反映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理想追求中所遭遇的困境。
诗中提到的“名公”指的是谁?
“壮志十年虚谏草”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曲肱几见周公梦”意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