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明岩寺》

时间: 2025-07-12 02:35:49

诗句

路转霞标外,云开绶带前。

几层山底屋,一线竹间泉。

洞口石孤耸,岩头峰倒悬。

故应风雨际,行子总回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2:35:49

原文展示:

明岩寺
作者: 洪适 〔宋代〕

路转霞标外,云开绶带前。
几层山底屋,一线竹间泉。
洞口石孤耸,岩头峰倒悬。
故应风雨际,行子总回鞭。

白话文翻译:

在小路转弯的地方,霞光照耀着标志的外面,云层拨开之后,仿佛绶带悬挂在前面。山下有几层房屋,竹林之间有一条泉水流过。洞口的石头高耸孤立,岩顶的山峰倒悬着。看来在风雨交加的时节,行人都要回头望望。

注释:

  • 霞标:指路标,霞光映照在路标上。
  • 绶带:形容云彩像悬挂的绶带,富有诗意。
  • 几层山底屋:指在山脚下几层的房屋,表现出环境的幽静。
  • 一线竹间泉:泉水在竹林间流淌,展现自然景观的清新。
  • 故应风雨际:在风雨交加之时,行人自然会回头张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适,字仲明,号仲明,南宋时期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生活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洪适游览明岩寺时,表达了他对寺庙及周围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行人在此环境中思考的情景。

诗歌鉴赏:

《明岩寺》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文合一的山水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明岩寺的自然风光和宁静氛围。开头两句“路转霞标外,云开绶带前”,展现出诗人行走在曲折的山路上,远处的霞光和云彩形成了优美的视觉景象,仿佛在引领着诗人走向更深的境界。接下来的描写则转向了寺庙的环境,“几层山底屋,一线竹间泉”,表现出山间房屋的朴素与山泉的清澈,给人一种清幽的感觉。

“洞口石孤耸,岩头峰倒悬”描绘了寺庙的雄伟与险峻,给人以震撼之感,似乎在呼应着自然的力量和人类的渺小。最后一句“故应风雨际,行子总回鞭”则引发了对生活的思考,行者在风雨中不禁回头,仿佛在思索着自己的旅程与归属。这种情感的升华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风景的描绘,更引发了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邃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路转霞标外:描绘小路的转弯与霞光的映照,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2. 云开绶带前:云层的开阔使得景色更加明亮,象征着希望。
  3. 几层山底屋:描写房屋的层次,表现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4. 一线竹间泉:泉水的流动为静谧的环境增添了生机。
  5. 洞口石孤耸:突出洞口的孤独与高耸,彰显自然的伟岸。
  6. 岩头峰倒悬:描绘出悬崖的险峻,表现出自然的壮丽。
  7. 故应风雨际:在风雨交加的时节,暗示着人生的艰辛。
  8. 行子总回鞭:行人回头的动作,象征着对过去的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开绶带前”将云比作绶带,形象生动。
  • 对仗:例如“洞口石孤耸,岩头峰倒悬”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传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思考,反映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光明与希望。
  • :象征清雅和坚韧。
  • :象征生命与活力。
  • :象征稳固与永恒。
  • :象征高远与险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路转霞标外”表达了什么意境? A. 迷失方向
    B. 迎接曙光
    C. 风景优美
    D. 旅途艰辛

  2. “洞口石孤耸”的“孤”字体现了什么情感? A. 孤独
    B. 自豪
    C. 压抑
    D. 哀伤

  3. 诗中提到的“一线竹间泉”暗示了什么? A. 自然的宁静
    B. 人的孤独
    C. 生活的繁忙
    D. 社会的纷争

答案: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与洪适《明岩寺》,两者均描绘了自然山水的美,但李白更强调豪放与激情,而洪适则更注重细腻与静谧的氛围。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山水诗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杂曲歌辞。升天行 哭郑谷郎中 过西山施肩吾旧居 林下留别道友 送王处士游蜀 寄赓匡图兄弟 闻沈彬赴吴都请辟 谢人惠拄杖 贻王秀才 喜表公往楚王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进善惩恶 发奋有为 舌字旁的字 枯杨生稊 目字旁的字 蝘鼠 煎盐 齒字旁的字 上兵伐谋 砻糠 衢市 饮醇自醉 贪官污吏 荆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韋字旁的字 隶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