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05:20: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05:20:40
霜满颐间雪满簪,已甘萧散卧山林。
如何六十公孙子,尚作当年举子心。
霜已经覆盖了我的面颊,雪也装点了我的发簪,我已经甘愿在山林中悠闲自得。为何年近六十的我,依旧怀有当年考生的心情呢?
“公孙”在古代指代某些出身高贵的子弟,常用于强调身份的对比。此句可看作对年华流逝与人生理想的反思。
姜特立,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诗词艺术见长,作品多表现人生哲理与个人情感。
此诗写于甲辰年春天,作者可能面临人生的转折,反思自己至今未能实现年轻时的理想,表达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与释然。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描绘了作者的内心世界。首句“霜满颐间雪满簪”形象地描绘了岁月在外貌上的痕迹,暗示了作者的年纪已高。接着“已甘萧散卧山林”则表达了他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对名利的淡泊。最后以“如何六十公孙子,尚作当年举子心”一句,更是反映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深思,尽管年近六十,但内心依旧保留着年轻时的理想与追求。整首诗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释然,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哲思。
整首诗通过对比外在衰老与内心理想,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理想的执着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传达了对人生真谛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六十公孙子”指的是:
A. 年轻人
B. 年近六十的人
C. 中年人
诗人对名利的态度是:
A. 渴望追求
B. 选择淡泊
C. 无所谓
对比姜特立的诗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与人生的感悟,但姜特立更注重内心理想的追求,而李白则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自由的向往。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