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竹溪》

时间: 2025-07-12 20:56:02

诗句

寒流穿清閟,支径入翠微。

山深古木合,林静珍禽飞。

居人本避世,游客亦忘机。

归路晚烟暝,新月照柴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20:56:02

诗词名称: 竹溪

作者: 沈晦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寒流穿清閟,支径入翠微。
山深古木合,林静珍禽飞。
居人本避世,游客亦忘机。
归路晚烟暝,新月照柴扉。


白话文翻译:

寒冷的溪水穿过清幽的竹林小道,
小路延伸进青翠的山色之中。
高山深处古老的树木交错,
宁静的树林里珍贵的鸟儿飞翔。
住在这里的人本是为了躲避世俗,
来此游玩的人也会忘却烦恼。
归家的路上,傍晚的烟雾渐渐暗淡,
新月照亮了柴门。


注释:

  • 寒流:指寒冷的溪水。
  • 清閟:清幽的地方,这里指竹林。
  • 支径:小路,支流。
  • 翠微:青翠的山色。
  • 古木:古老的树木。
  • 珍禽:珍贵的鸟类。
  • 居人:居住在此的人。
  • 忘机:忘却世俗的机巧,指忘却烦恼。
  • 晚烟暝:傍晚的烟雾渐浓,天色渐暗。
  • 新月:新生的月亮,象征希望。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描绘的意境与“隐逸”文化有关,反映了宋代士人追求隐居生活的倾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晦,字子真,号澹斋,生于宋代,是一位诗人和书法家。其诗风清新自然,常描绘山水田园的景象,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安静的竹溪旁,反映了作者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正值宋代士人追求隐逸的时代背景,诗中展现了对世俗纷扰的逃避和对自然的亲近。


诗歌鉴赏:

《竹溪》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与隐逸生活的诗。诗中以清幽的竹林溪水为起点,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美丽。诗的开头“寒流穿清閟”即传达出一种清新的气息,带领读者走入一个幽静的空间。随后,诗人通过“支径入翠微”将视线引向更深的山林,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安宁。

接下来的两句“山深古木合,林静珍禽飞”则描绘了山林的茂密与生机。这里的“珍禽”不仅是对自然生命的赞美,也暗示了人们在此得以远离世俗的繁忙,享受宁静的心灵生活。

“居人本避世,游客亦忘机”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无论是居住在此的人,还是偶尔游玩的人,皆因这里的宁静而忘却尘世的烦恼。最后,诗的结尾“归路晚烟暝,新月照柴扉”给人一种归家的安慰,晚烟与新月的意象相互映衬,使整个诗篇在宁静中带有一丝温暖。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精神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寒流穿清閟:描绘寒冷的溪水穿过竹林,营造出清冷的氛围。
  2. 支径入翠微:小路向青翠的山色延伸,引发人们对自然深处探索的渴望。
  3. 山深古木合:高山深处古老的树木交错,象征着自然的厚重与历史感。
  4. 林静珍禽飞:宁静的树林中,珍贵的鸟儿飞翔,展现生机与和谐。
  5. 居人本避世:居住在此的人选择隐居,以逃避世俗纷扰。
  6. 游客亦忘机:来此游玩的人也会忘却烦恼,体现出竹溪的吸引力。
  7. 归路晚烟暝:归家的路上,晚烟渐浓,氛围逐渐变得宁静。
  8. 新月照柴扉:新月照亮了柴门,象征希望和归属感。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将自然景色与人们的心境相结合,形成生动的意象。
  • 对仗:如“居人本避世,游客亦忘机”,形成平衡的句式,增强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描绘珍禽的飞翔,赋予自然以生命的感觉。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竹溪幽静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对世俗的超脱与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流:象征清冷、孤独。
  • 清閟:象征宁静、幽雅的生活空间。
  • 珍禽:象征生命的珍贵与和谐。
  • 新月:象征希望、归属与新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寒流穿清閟”中的“清閟”指的是: A. 喧闹的街道
    B. 清幽的竹林
    C. 复杂的山脉
    D. 繁华的市集

  2. 诗中提到的“居人本避世”意指: A. 居住在此的人喜欢热闹
    B. 居住在此的人想要远离世俗
    C. 居住在此的人追求财富
    D. 居住在此的人从不出门

  3. 新月在诗中象征: A. 失落
    B. 希望与归属
    C. 难以捉摸
    D. 昏暗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 〔王维〕:同样描绘自然与隐逸生活。
  • 《静夜思》 〔李白〕:表达思乡情怀,兼具自然意象。

诗词对比:

  • 《竹溪》与《山中杂诗》:两首诗均描绘自然景色,但《竹溪》更偏向于宁静的隐逸生活,而《山中杂诗》则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思考与哲理。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随笔》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李湜下第归卫州便游河北 送夏侯侍郎 送客还江东 赠别成明府赴剑南 和高平朱(一作米)参军思归作 令狐员外宅宴寄中丞 杂曲歌辞。少年行 经月岩山 送别郑明府 赠别太常李博士兼寄两省旧游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歃血为盟 非字旁的字 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倚马七纸 谒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録图 一递一口 贾结尾的成语 无中生有 斤字旁的字 鬯字旁的字 穷渴 通幽洞微 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竹字头的字 木稼 连职 丿字旁的字 不识之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