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庆令水墨素馨扇面二首》

时间: 2025-05-07 11:07:33

诗句

清似山栀馥似兰,何人淡墨试毫端。

若无密叶相遮映,全作江梅春晓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1:07:33

原文展示:

清似山栀馥似兰,何人淡墨试毫端。
若无密叶相遮映,全作江梅春晓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清香如山栀子,芬芳似兰花,谁用淡墨在扇面上试笔呢?如果没有那密密的绿叶相互遮挡映衬,这全是春天清晨江边梅花的景象。

注释:

  • 山栀:一种植物,花香清幽。
  • :指兰花,香气四溢,常用来形容高雅的气质。
  • 淡墨:淡色的墨水,形容笔触轻柔。
  • 毫端:毛笔的笔尖,指书写的地方。
  • 密叶:茂密的树叶。
  • 江梅:江边的梅花,春天开花,象征着春天的来临。

典故解析:

  • 江梅:梅花在古代诗词中常被用来象征坚韧和高洁,尤其在冬春之交时开花,代表着春天的希望。
  • :在中国文化中,兰花象征着优雅和品德,常与文人雅士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而著称。诗中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风格上追求简洁明了,常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的点滴。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诗歌繁荣时期。诗人通过扇面上的水墨画描绘自然美,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山栀花和兰花的赞美,表现出一种淡雅的美感。诗句的前半部分通过比喻,巧妙地将清香与芬芳结合,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而后半部分则通过提问的方式,增加了诗的生动性,似乎在引导读者思考:是谁在这扇面上试笔?这样的提问不仅增强了诗的互动性,也让人对诗的意境产生了更深的思考。同时,最后一句提到“若无密叶相遮映”,将画面和自然环境结合,暗示了自然的美不仅在于花的芬芳,更在于背景的衬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艺术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第一句:“清似山栀馥似兰”,将山栀花的清香与兰花的芬芳并列,突出其清新高雅的气质。
  • 第二句:“何人淡墨试毫端”,通过疑问句引发思考,生动地表现了书画艺术的魅力。
  • 第三句:“若无密叶相遮映”,展示了自然的和谐美,暗示美的呈现需要环境的衬托。
  • 第四句:“全作江梅春晓看”,将梅花和春天的景象结合,带出一种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香气与植物进行比喻,增强诗的表现力。
  • 对仗:诗句结构整齐,增强了音韵的和谐。
  • 设问:通过提问引导读者思考,增强诗的互动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艺术创作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通过山栀、兰花、梅花的描绘,反映出一种淡雅、清新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山栀:清香,象征纯洁和美好。
  • :高雅,象征品德与精神追求。
  • 江梅:春天的希望,象征坚韧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两种植物是: A. 山栀和梅花
    B. 兰花和山栀
    C. 兰花和梅花
    D. 以上都对

  2. 诗人通过哪种手法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A. 排比
    B. 设问
    C. 比喻
    D. 拟人

  3. 诗的主题主要表现了对什么的赞美? A. 自然与艺术
    B. 生活的繁忙
    C. 人际关系
    D. 战争的残酷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但更侧重于战乱带来的愁苦。
  • 李白《静夜思》:通过月光表达思乡之情,风格更为沉郁,与姜特立的清新自然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古诗词基础知识》

相关查询

和仲宗判监 守风瓜步戏成 迎仙道中二首 伟长和县奉议年兄作别十年邂逅于此复有数百 崇安寺谒归云老大不遇 翊善余公挽诗二首 日出德甫席上作次韵二首 饮酒 多病 得仙亭 和学士秋怀一十五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歪歪斜斜 日字旁的字 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省不的 子字旁的字 鸿爪雪泥 一匡九合 酒窝 鹵字旁的字 仰人鼻息 毋字旁的字 雄刚 鱼字旁的字 舍身取义 锅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无衣之赋 名利双收 谋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