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1:04: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1:04:21
《满庭芳 答人问,缘甚出家,如何修炼》
作者:王丹桂 〔元代〕
闲写荒词,谩成拙句,略将管见铺陈。
贪迷世梦,虚度二十春。
忽悟前头路险,拖恩爱孰敢因循。
投玄教,搜穷密妙,坦荡乐天真。
清贫。活计好,还淳反朴,养素颐神。
幸清风作伴,明月为邻。
占得逍遥自在,从乌兔东出西倾。
忘言处,些儿消息,能有几人闻。
我随意写下这些拙劣的词句,略显我的一些见解。曾经沉迷于世俗的梦幻,虚度了二十个春秋。忽然领悟到前方的路是多么艰险,牵挂亲情与爱情的人又怎敢随意徘徊?我投身于道教,探寻深奥的道理,心中自然坦荡,快乐且真实。
清贫的生活真好,回归淳朴,保持本真,养性养神。幸好有清风作伴,明月为邻。得以悠闲自在,仿佛从东边的兔子跳到西边。
在那忘言的境界里,无需言语,这些道理又有几人能听懂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丹桂是元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的风格和道教哲学影响著称。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对世俗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作者出家修炼的过程中写成,表达了他对世俗的厌倦和对道教修行的向往,旨在探讨如何在纷扰的世界中坚守内心的宁静与真实。
《满庭芳 答人问,缘甚出家,如何修炼》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思考的诗。诗人在开篇便表露出对自我表达的无奈与谦逊,认为自己的言语虽拙劣,但仍需向世俗的迷梦告别。诗中“贪迷世梦,虚度二十春”一句,直白表达了对过往生活的反思与懊悔,仿佛在告诫世人要珍惜光阴。
接下来的“忽悟前头路险”,则展示了诗人内心的觉醒与转变。他意识到人际关系的牵绊与世俗的纷扰是多么的危险,决定投身玄教,探索更深的哲理。此时,诗人似乎在追求一种超然的状态,心中坦荡,乐于真实。这种心态的转换,是从世俗生活到道教修行的一种升华。
“清贫。活计好,还淳反朴,养素颐神。”这几句强调了清贫生活的美好,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状态的重要性。清风与明月的陪伴,使得诗人在孤寂之中找到了心灵的依靠,诗意的表达让人感受到一种淡然与超脱。
最后,诗人以“忘言处,些儿消息,能有几人闻”作结,隐喻了真正的智慧与领悟往往难以用言语表达,只有少数人能够真正理解。这种对智慧的追求与对世俗的放下,构成了整首诗的核心思想。
逐句解析:
闲写荒词,谩成拙句,略将管见铺陈。
贪迷世梦,虚度二十春。
忽悟前头路险,拖恩爱孰敢因循。
投玄教,搜穷密妙,坦荡乐天真。
清贫。活计好,还淳反朴,养素颐神。
幸清风作伴,明月为邻。
占得逍遥自在,从乌兔东出西倾。
忘言处,些儿消息,能有几人闻。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个人的修炼历程,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真实。诗人认为,真正的智慧在于对生活的超脱和对自然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对自己写的词句持何种态度?
A. 自信满满
B. 自谦无奈
C. 随意写作
D. 觉得很优秀
诗中提到“拖恩爱孰敢因循”的意思是:
A. 爱情是最重要的
B. 不敢因循往常的生活
C. 恩情能让人放松
D. 爱情让人快乐
诗人在追求什么?
A. 财富
B. 名声
C. 内心的宁静
D. 权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