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卜算子》

时间: 2025-07-12 02:29:36

诗句

春事到西湖,处处梅花笑。

抖擞长安车马尘,眼底青山好。

身世两悠悠,岁月闲中老。

极目烟波万顷愁,此意谁知道。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2:29:36

原文展示:

卜算子
春事到西湖,处处梅花笑。
抖擞长安车马尘,眼底青山好。
身世两悠悠,岁月闲中老。
极目烟波万顷愁,此意谁知道。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西湖,四处盛开的梅花让人感到欢喜。
我驱散了长安城中车马带来的尘埃,眼前的青山显得格外美好。
我的身世就像那悠悠的春水,岁月在闲适中渐渐流逝。
远望烟波浩渺的湖面,心中满是愁苦,这种情感又有谁能理解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春事:春天的事情或气息。
  • 西湖:指杭州的西湖,著名的风景区。
  • 梅花:象征着坚韧和高洁的花卉。
  • 抖擞:振作、振奋。
  • 长安:古都,今西安,象征繁华。
  • 身世:指个人的命运和经历。
  • 悠悠:形容时间或空间的漫长。
  • 岁月:时间的流逝。
  • 极目:远望。
  • 烟波:指水面上的雾气和波纹。

典故解析:

  •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梅花常常象征着迎寒而开的坚韧精神。
  • “长安”:古代的政治、文化中心,代表着繁华与喧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潜,字子游,号潜斋,南宋时期诗人,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天,诗人可能行游于西湖,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与梅花的美丽,结合个人的身世与情感,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思考。

诗歌鉴赏:

《卜算子》以西湖的春景为背景,开篇即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梅花的盛开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同时也寓意着生命的希望与坚韧。诗人通过“抖擞长安车马尘”一句,描绘出长安的繁华与车马的喧嚣,形成了城市与自然的对比,使得眼前的青山更加映衬出宁静与美好。接下来的“身世两悠悠,岁月闲中老”则转向个人的思考,表现了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与时间的流逝,心中充满了淡淡的忧愁。最后一句“此意谁知道”则引发读者的共鸣,表达了诗人对内心感受的孤独与无奈,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事到西湖,处处梅花笑:春天的气息来临,西湖四处盛开的梅花仿佛在欢笑。
  2. 抖擞长安车马尘,眼底青山好:驱散长安的尘埃,眼前的青山显得格外美丽。
  3. 身世两悠悠,岁月闲中老:个人的命运如水般流淌,岁月在闲适中逐渐流逝。
  4. 极目烟波万顷愁,此意谁知道:远望烟波浩渺,心中愁苦,然而这种感受又有谁能理解呢?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春事”和“岁月”,构成对仗的格局。
  • 拟人:梅花“笑”,赋予生命和情感。
  • 比喻:身世比作悠悠的水,形象而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个人身世与岁月流逝的感慨,揭示了内心的孤独与忧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
  • 青山:代表着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烟波:象征着心中的忧愁与思绪的缥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西湖的春天象征什么?
    A. 宁静 B. 喧嚣 C. 绝望

  2. “身世两悠悠”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快乐 B. 无奈 C. 愤怒

  3. 诗中的梅花象征了什么?
    A. 坚韧 B. 绝望 C. 喜悦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吴潜的《卜算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表现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但李清照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而吴潜则更注重自然与人生的哲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二首 霅溪晚泊寄裴庶子 陕西晚思 茅斋 汴河 横吹曲辞。陇头水 酬黄从事怀旧见寄 商於驿楼东望有感 宿荆州江陵驿 姑苏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七商 几字旁的字 冲隐 气絶 鲐叟 俎樽折冲 趋开头的成语 绷爬吊拷 暮乐朝欢 讳兵畏刑 门字框的字 耂字旁的字 黑灯瞎火 腊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支字旁的字 声灵 香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