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20:20: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20:20:42
渺长江浩无今古,悠悠经几流景。
桥家松竹知何在,寂历丹枫如锦。
行阵整。想斗舰连艘,谈笑烟灰冷。
寒光万顷。算只有当年,暮天霜月,惨澹照山影。
元戎队,画角梅花缓引。
楼船飞渡波稳。中流击楫酬初志,此去君王高枕。
应暗省。使万里尘清,谁逊周公瑾。
勋名不泯。看阳蛰潜开,老龙挟雨,渊睡为民醒。
长江浩浩荡荡,古往今来都无边无际,经历了多少风景。桥旁的松竹不知道在哪里,只有寂寞的丹枫如锦绣般艳丽。行军的阵列整齐,想象着战舰连成一片,谈笑间烟尘渐冷,寒光照耀着万顷江面。想起当年,黄昏时分的霜月,惨淡的光影照在山上。元戎的队伍,画角声缓缓引导。楼船在波涛上稳稳渡过。在江中击桨,回应最初的志向,这去后君王可以高枕无忧。应当暗自感慨,百里之外的尘埃清净,谁比得上周公瑾的风范?他的功名不会消逝。看阳光潜藏,老龙挟带着雨水,沉睡在深渊中为民众苏醒。
张矩,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因其作品多表现豪放、奔放的情怀而受到赞誉。他的诗歌常常结合历史、自然和个人情感,展现了对时事的深刻思考。
《安庆摸》写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国家多次面临外敌入侵,社会动荡不安。在此背景下,张矩以长江为背景,抒发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希冀,表现了诗人心中对家国的忧虑与思索。
这首诗以长江为线索,贯穿了历史与现实的思考。开头的“渺长江浩无今古”将诗人带入了一个时间的漩涡,古往今来的历史在浩荡的江水中交汇,唤起了对往事的回忆。接着,诗人描绘了桥边的松竹和寂寞的丹枫,用自然景物来映衬心境,表达了一种孤独与惆怅的情感。
在描写战斗场景时,诗人以“想斗舰连艘,谈笑烟灰冷”的意象,表现出士兵们在战争中的勇敢与豪情,然而,烟尘散去后,留下的却是伤感的回忆。诗中提到的“算只有当年,暮天霜月,惨澹照山影”,更是将历史的沧桑与个体的渺小感结合起来,令人倍感沉重。
后半部分提到的“楼船飞渡波稳”和“中流击楫酬初志”,则是对理想与信念的坚守,表达了对未来的希冀和对家国命运的关注。同时,提到的“周公瑾”作为历史人物,既是对英勇的赞美,也是在提醒后人应当铭记历史,继承未竟的事业。
整首诗通过自然的描写、历史的回忆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一种深邃而广阔的视野,借助长江的流淌,诗人传达了时间的无情与理想的坚韧,令人深思。
整首诗歌通过对长江的描绘与历史的回忆,表现了诗人对家国的忧虑与希望,彰显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展现了一种深邃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诗中提到的“周公瑾”是谁?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诗中“渺长江浩无今古”中的“渺”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