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02: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02:07
鹊踏枝四首 其一
作者: 刘永济 〔清代〕
秋入沧江葭苇白。
瑟瑟萧萧,做弄愁声息。
万雪千霜须拌得,
春光犹隔枝南北。
欲唤清尊输酒力。
如此人间,何处寻芳迹。
空外蝉筝弦渐急,
无端勾引闲思忆。
秋天来临,沧江边的芦苇已变得洁白。
阵阵萧瑟的秋风,似乎在捉弄我的愁绪。
无论经历多少冰雪和霜冻,
春天的光景依然隔在南北枝头。
想要呼唤清酒来解愁,
在这样的世间,何处能找到芳香的踪迹?
空中蝉鸣的琴弦渐渐紧绷,
无缘无故地勾引起我无尽的思念。
作者介绍:刘永济,清代诗人,生于康熙年间,善于写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风格婉约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秋季,正值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在自然景观中体悟到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反映了他对生命的思索和情感的流露。
《鹊踏枝四首 其一》是刘永济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忧愁与思念。诗的开头便通过“秋入沧江葭苇白”展现出秋天的肃杀之气,白色的芦苇象征着生命的萧条。接着,“瑟瑟萧萧,做弄愁声息”中,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将秋风赋予了情感,使得自然景象与内心愁绪紧密相连。接下来的“万雪千霜须拌得,春光犹隔枝南北”,则进一步引申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春光虽然美好,但却被距离隔开,令人无奈。
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开始思考如何解愁,选择了“欲唤清尊输酒力”,这句显现了他对酒的寄托,酒成为了解忧的工具,但在“何处寻芳迹”的疑问中,诗人又感到无处可寻的失落。最后两句“空外蝉筝弦渐急,无端勾引闲思忆”,将思绪引向更深的怀念与思念,蝉声如琴弦的紧绷,暗示着即将面临的秋冬,内心的孤独感愈发明显。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和对美好往事的怀念,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忧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哪个?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欲唤清尊输酒力”中“清尊”指的是什么?
A. 酒器
B. 美酒
C. 诗歌
D. 酒店
诗中哪一句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
A. 秋入沧江葭苇白
B. 春光犹隔枝南北
C. 无端勾引闲思忆
D. 瑟瑟萧萧,做弄愁声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