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12:15: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2:15:32
一百五日东郊时,
陂塘水满雨如丝。
人家青烟不禁火,
俚俗岂复思子推?
旧坟年多木已拱,
新坟积土高累累。
老鸦飞鸣衔肉去,
纸钱雨湿挂树枝。
深松茂柏死自乐,
地下应笑生人悲。
眼中青山身後冢,
此事决定君何疑。
风吹云破日下照,
小滩碎砾光陆离。
停车暂憩道傍舍,
解囊且补残春诗。
在农历的五月初五,正是东郊的时节,
池塘的水因细雨而满溢。
人家的炊烟升起,似乎不再需要点火,
那么平常的习俗,怎会再想起子推?
旧坟经过多年,树木早已弯曲,
新坟上土堆高得累累。
老乌鸦飞鸣着衔去肉食,
湿润的纸钱挂在树枝上。
苍松茂柏虽死却安然自乐,
地下的人应会嘲笑生者的悲伤。
眼前青山,身后是坟墓,
这件事你还会有什么疑虑吗?
风吹散了云朵,阳光照射下来,
小滩上碎石闪烁着光彩。
我停车暂时休息在路边的房舍,
打开钱包,继续补写残缺的春诗。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晚号鹿门隐士,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以豪放、激昂著称,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个人悲愤的情怀。
《一百五日行》创作于端午节期间,诗中表现了陆游对传统习俗的怀念与反思,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死、对故人的追思。诗人通过对节日景象的描绘,表现了人们在习俗中忘却了对逝去的尊重,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和对死亡的思考。
《一百五日行》是一首深具思考与情感的作品,诗人通过对端午节的描写,表现了对传统习俗的关注和对生死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描绘了端午节的气氛,细雨飘洒,池塘水满,展现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景象。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逐渐将视角转向生死与故人,流露出一种悲凉之感。
“人家青烟不禁火,俚俗岂复思子推?”这句中,诗人提到的“子推”是古代忠臣,他的故事让人感受到对故人的怀念。诗人质疑,现如今的人们是否还记得这些传统的意义,是否还会在这个节日里寄托对逝者的哀思。
接下来的描绘中,旧坟、新坟的对比,乌鸦衔肉、纸钱湿挂树枝,生动地展现了祭奠的场景。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生与死的思考,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尤其“地下应笑生人悲”,表现出一种冷峻的现实,死者或许在另一个世界安然无恙,而活着的人却常常因失去而悲伤。
最后,随着“风吹云破日下照,小滩碎砾光陆离”,诗人似乎又回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之中,展现出一种生与死、自然与人类的辩证关系。整首诗在传统与现代、生命与死亡之间,展现出诗人深邃的思考和情感的交织。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逝去者的怀念,反映了诗人对传统习俗的关注以及对生死哲理的探讨。通过对节日的描绘,展现出文化的延续与个人的孤独。
诗中意象的运用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生死、祭祀和自然的独特理解。青烟、纸钱等元素都与传统习俗密切相关,展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选择题:诗中“子推”指的是:
A. 一位忠臣
B. 一位诗人
C. 一位将军
D. 一位商人
填空题:在农历五月初五,诗人描绘了___的景象。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纸钱”是祭祀死者用的,正确吗?
A. 正确
B.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