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4:59: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4:59:18
一落索
心抵江莲长苦。
凌波人去。
厌厌消瘦不胜衣,
恨清泪多于雨。
旧曲慵歌琼树。
谁传香素。
碧溪流水过楼前,
问红叶来何处。
心中对江边的莲花感到无尽的苦楚,
那水边的美人已经离去。
我因忧愁而日渐消瘦,衣服也显得不合身,
只恨眼泪比雨水还要多。
曾经的曲调懒得再唱,像那琼树一样凋零,
不知谁还传递那幽香的素果。
碧绿的溪水流过楼前,
不禁问红叶,你从何而来?
方千里,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反映出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细腻的情感,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这首诗作于清秋时节,诗人可能在某个江边的楼阁中,感受到周围的寂寞与思念,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苦楚与失落。
《一落索》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其核心在于抒发离愁与孤独。诗中,作者通过江边的莲花、流水、红叶等意象,勾勒出一种凄凉的秋天氛围,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离去之人的深切怀念。第一句“心抵江莲长苦”便直入主题,情感真挚而直接,令人感同身受。接下来的描写又将这一情感逐步深化,特别是“厌厌消瘦不胜衣”一句,生动地展现了因思念而产生的忧愁,诗人不仅在视觉上描绘出瘦弱的身影,更通过心理的描写让读者体会到那种无尽的哀伤。
在整首诗中,方千里巧妙地运用白描手法,既有细腻的情感流露,又不乏生动的自然景象。通过“碧溪流水过楼前,问红叶来何处”,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形成一种恰到好处的意境,令人遐想。诗中那种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无不引发共鸣,体现了对生命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整首诗围绕着离愁与孤独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在秋天的感伤与对过去的怀念。通过细腻的描写,呈现出一种凄美而又令人心动的情感基调。
诗中“心抵江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苦涩
C. 无奈
答案:B
“凌波人去”中的“人”指的是什么?
A. 诗人
B. 爱人
C. 朋友
答案:B
诗中“恨清泪多于雨”表达了什么?
A. 幸福
B. 思念
C. 痛苦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