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5: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5:50
原文展示:
寓居有怀 寇准 〔宋代〕
疏林频落叶,孤僻继离骚。 独坐闻鸿远,闲吟见月高。 梦回更自永,思苦夜何劳。 寂寂西郊内,披衣听海涛。
白话文翻译:
稀疏的树林频繁地落叶,我孤僻的性格继承了离骚的忧郁。 独自坐着听到远处鸿雁的叫声,悠闲地吟诗时看到月亮高高升起。 梦醒后感到更加漫长,思绪痛苦夜晚为何如此劳苦。 在西郊的寂静中,披上衣服聆听海涛的声音。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寇准(961-1023),字平仲,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在政治上以直言敢谏著称,文学上擅长诗词,风格多抒发个人情感和政治抱负。此诗可能作于他晚年隐居之时,表达了他孤独、忧郁的心境和对远方的向往。
创作背景: 寇准在晚年因政治斗争失意,选择隐居。这首诗反映了他隐居生活中的孤独和对远方的思念,以及对自然声音的倾听,体现了他内心的孤寂和对世事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疏林落叶、孤僻离骚为开篇,描绘了诗人孤独的心境。独坐闻鸿、闲吟见月,展现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梦回更自永、思苦夜何劳,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对长夜的无奈。最后,寂寂西郊内、披衣听海涛,诗人以倾听海涛的方式,寻求心灵的慰藉,体现了他在孤独中寻求超脱的心境。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是一首典型的宋代隐逸诗。
诗词解析:
疏林频落叶,孤僻继离骚。
独坐闻鸿远,闲吟见月高。
梦回更自永,思苦夜何劳。
寂寂西郊内,披衣听海涛。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孤独与超脱。诗人通过描绘孤独的心境和对远方的向往,以及对自然声音的倾听,表达了他在孤独中寻求超脱的心境。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鸿”象征什么? A. 远方的消息 B. 孤独 C. 自然美 D. 心灵的慰藉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超脱 C. 愤怒 D. 悲伤
诗中的“海涛”象征什么? A. 远方的消息 B. 孤独 C. 自然美 D. 心灵的慰藉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