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12:16: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12:16:36
《奉和裴令公夜宴》 —— 刘禹锡
天下苍生望不休,
东山虽有但时游。
从来海上仙桃树,
肯逐人间风露秋。
全诗翻译:
天下的百姓希望长久安宁,
东山虽有美景,却只是偶尔游玩。
自古以来海上的仙桃树,
怎肯追逐人间的风露与秋天?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仕途坎坷,官至礼部侍郎。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表达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不满。
《奉和裴令公夜宴》通过对比手法,将理想化的东山隐逸生活与现实中的纷扰生活进行对比,展现出诗人对清闲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前两句表达了对人间百姓安宁的期盼,而后两句则通过仙桃树的意象,进一步深化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诗人在描写中运用了恰到好处的对仗,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同时,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反映了他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的超脱。这种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使读者在欣赏优美的诗句时,也不禁思考自身的生活和价值追求。
全诗通过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体现了淡泊名利、追求内心自由的主题。
“苍生”在诗中指什么?
A. 仙人
B. 官员
C. 百姓
D. 诗人
诗中“东山”象征着什么?
A. 富贵
B. 隐逸生活
C. 战争
D. 繁华
诗人对海上仙桃树的态度是?
A. 渴望追逐
B. 轻视
C. 赞美
D. 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