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11:17
原文展示:
蓬莱境界隔风烟,一带银河接九天。
礼斗瑶台春草合,豢龙石钵玉沙圆。
红云几片危楼上,古木千寻落照边。
惆怅仙人何处去,空馀月色满山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仙境般的美好场景,仿佛蓬莱仙境隔着风烟,银河与天空相连。瑶台上草木繁盛,象征着春天的生机;而豢养龙的石钵则显得神秘而华美。几片红云飘浮在高楼之上,古老的树木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苍翠。诗人感叹,仙人们究竟去往何处,如今只剩下满山川的月色,令人感到惆怅。
注释:
字词注释:
- 蓬莱: 传说中的仙山,象征着理想的生活和境界。
- 银河: 天上的星河,常用来形容遥远的美景。
- 瑶台: 仙人居住的地方,象征着美好的生活环境。
- 豢龙: 意为饲养龙,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权力和尊贵。
- 落照: 指夕阳的余晖,给景色增添了一种温暖的色彩。
典故解析:
- 蓬莱: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蓬莱是一个理想中的仙境,常常与长生不老的传说联系在一起。
- 瑶台: 瑶台常出现在古代诗词中,象征着人间的美好和仙人居住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行,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以其清丽脱俗的诗风而闻名于世,常常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感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经济繁荣、文化交流频繁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理想的境界,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仙人生活的羡慕。
诗歌鉴赏:
《龙泉观》通过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描绘,展现出一种仙境般的美好意象。全诗以“蓬莱境界”开篇,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如梦似幻的境地。在这里,银河如带,连接着高天,给人以深邃遥远之感,仿佛在暗示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距离。
接着,诗人提到“礼斗瑶台春草合”,展现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瑶台则象征着理想的生活状态。此时,豢龙的石钵与玉沙的描写则增添了一种神秘感,使人对仙人生活充满了向往与好奇。
在红云与古木的描绘中,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人文环境结合,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尤其是“古木千寻落照边”,夕阳映照下的古木,带着几分苍凉与沉思,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最后一句“惆怅仙人何处去,空馀月色满山川”,则是一种对理想生活的无奈和惆怅。诗人透过月色的映照,传达了对仙人去向的迷茫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令人倍感惆怅。
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层次分明,情感表达细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追求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蓬莱境界隔风烟: 蓬莱仙境似乎被风烟隔开,暗示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 一带银河接九天: 银河如带,连接着高远的天空,展现出壮丽的宇宙景观。
- 礼斗瑶台春草合: 瑶台上春草茂盛,象征着生命的繁荣与美好。
- 豢龙石钵玉沙圆: 描绘了神秘的石钵和华美的玉沙,暗示着仙人的生活品质。
- 红云几片危楼上: 高楼上飘浮着几片红云,增添了景色的动感与层次感。
- 古木千寻落照边: 古老的树木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苍翠,表现出时间的流逝。
- 惆怅仙人何处去: 感叹仙人不知去向,传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失落感。
- 空馀月色满山川: 只有空余的月色,映照着山川,令人感到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 “银河接九天”将银河比作带,展现了其壮丽与遥远。
- 拟人: “惆怅仙人何处去”赋予仙人情感,使其更具人性化。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仙境的描绘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通过对自然美的细腻描写,传达了对生命、时间和理想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蓬莱: 象征理想与长生,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银河: 代表浩瀚的宇宙,象征着遥远的梦想与希望。
- 瑶台: 象征着仙境与高雅生活,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环境的追求。
- 红云: 象征着美好与浪漫,增强了诗的色彩感。
- 古木: 代表着历史与时间的沉淀,寓意着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蓬莱境界隔风烟中“蓬莱”指代什么?
-
诗中“豢龙石钵玉沙圆”描绘了什么?
-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惆怅?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李白的作品,描绘了山水之美,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 《月夜忆舍弟》: 杜甫的诗作,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与惆怅。
诗词对比:
- 《早发白帝城》: 李白的诗作,描绘了早晨的美丽与自然景色,展现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静夜思》: 李白的名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龙泉观》中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典诗词中的意象与情感》